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海南自貿港攜財稅政策「叩門」大灣區__快遞搜
港灣聯動,開放共贏。 9月26日下午,深圳市五洲賓館深圳廳裡「熱浪滾滾」,海南自貿港財稅政策高峰論壇上,通俗而系統的財稅政策解讀,點燃了在場160多名企業代表的熱情。 「高規格、動真格,聽完非常振奮,也更系統地了解了海南自貿港財稅政策。」當天下午,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深圳市科技創業促進會會長黃小榮早早來到會場,佔據第一排「有利位置」,全程認真聆聽了政策解讀。 自貿港政策「打包」到深圳,一場在鵬城舉辦的海南自貿港財稅政策推介會,不僅傳遞出海南「攬四海企業,迎八方來客」的強烈信號,更在與會嘉賓心中播下了合作的「種子」。 緊抓海南發展機遇 「雙15%」稅收政策釋放「磁吸力」 「投資海南就是投資未來。」推介會現場,眾多深圳企業代表表達了對海南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三聚陽光智慧財產權集團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張治華認為,「雙15%」稅收優惠政策,顯著降低企業所得稅和高端人才個稅,減少運營成本。同時,結合海南的跨境結算便利和人才引進措施,有助於國際機構在此集中管理專利許可、版權收入及區域業務,從而增強在海南設立總部的積極性。 黃小榮說,「雙15%」是一個關鍵的「加速器」和「催化劑」,有可能會加速某些科創企業在海南的落地。 「我認為最大的吸引力在於這些政策組合形成的 『成本窪地』和『價值高地』雙重效應,這為創投機構帶來了獨特的生態優勢。」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副秘書長、深圳市跨境私募投資基金委員會秘書長曾瑩說,對創投機構而言,「雙15%」的稅收優惠能為被投企業的成長提供更優質的土壤。 深圳市海南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深圳市東西方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群表示,深圳企業最關注「雙15%」稅收優惠與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兩大政策,這是吸引企業布局的核心抓手。 「海南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國內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德勤中國稅務合伙人姜妍持同樣的看法。 不可否認,稅收優惠是海南自貿港的重要「磁吸力」之一,但企業們看重的,更是海南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獨特戰略定位,是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優勢,更是自貿港建設帶來的無限商機。 「對於創投機構而言,海南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稅收優惠,更是其長期的戰略價值。我們投資的是海南所代表的未來——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連接的新節點。」黃小榮說。 從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到高新技術產業,海南清晰的產業規劃藍圖,正轉化為企業競相「搶灘登陸」的實際行動,一個強大的發展「磁場」正在形成。 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融入海南自貿港發展大浪潮 「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的稅制安排,成為現場關注的焦點。 當政策解讀到這一環節,與會企業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存政策解讀的核心要點。 事實上,企業關心政策,本質上是關心政策如何能轉化為實際的競爭力和利潤,並非孤立地看待某項政策,而是進行「政策組合」評估。 與會企業家認為,多項政策的疊加,再加上產業賦能,企業才能實現海南自貿港建設和自身發展的共贏。 曾瑩認為,海南的稅收政策「組合拳」特別有利於輕資產、重研發、高成長、人才密集且原料或市場「兩頭在外」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結合海南產業布局,生物製造、醫療器械、數字經濟、商業航天等領域企業能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紅利。 「譬如,對一家製造業企業來講,他們會綜合評估零關稅(降低設備原料成本)+企業所得稅優惠(降低運營成本)+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打開內地市場)+個稅優惠(吸引團隊)。」黃小榮認為,海南最吸引人的不是某一項孤立的政策,而是這些獨一無二的政策形成的「組合拳」和「疊加效應」。 曾瑩表示,正積極研究探討與海南相關部門或園區合作的可能性,定期組織面向深圳乃至大灣區創投機構的專項路演,聚焦海南重點產業,推動具有自貿港特色的優質項目與資本對接,探索「深圳投資,海南轉化」的新路徑。 王群也表示,會做好「超級聯繫人」,搭建深圳企業與海南溝通的橋梁,更精準地為海南產業發展招商引資。 「我們有很多利好政策,期待更多企業來海南投資興業。」政策解讀的最後,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在臺上發出邀請時,臺下響起了熱烈掌聲。 推介會落幕,合作的新篇章才剛剛啟航。 從海南自貿港到大灣區,這場開放合作之約,不僅是誠意滿滿的政策宣介,更是信心的傳遞與行動的號角。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