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海南自貿港建設一線湧動「中國活力」__快遞搜
本報記者 王祝華 韋秋瑩 作為我國最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海南自由貿易港(以下簡稱「海南自貿港」)將於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當前,海南自貿港的封關籌備進展備受各界關注。9月22日至27日,科技日報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深入海南各地觀察到,該省正加速推進配套政策落地,提升通關效率,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以紮實行動釋放中國對外開放的強勁動能。 政策落地顯實效:制度紅利持續釋放 「我們是全國首家享自貿港加工增值30%免進口關稅政策的試點企業;首批開通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進口自用生產設備免關稅和增值稅;享『雙15%』所得稅優惠。」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斯卡」)董事長張慧說。 澳斯卡是海南自貿港諸多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頒布後,張慧在洋浦動工建廠。次年4月,澳斯卡投產。4年多的時間,該公司已是華南標杆級的菜籽油加工基地,2024年產值超過59億元。「企業單槍匹馬難以成事,我們之所以能實現快速發展,核心在於兩方面支撐,一是政策紅利的助力,二是推動自貿港建設的各方力量給予的支持。」張慧說。 在海南自貿港美蘭機場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的維修艙內,一派忙碌景象——來自卡達國家航空、蒙古航空、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等航司的飛機正排隊接受專業「診療」,享受高效維修服務。 政策紅利的釋放效應在這裡同樣凸顯。「進境維修免保證金等政策,疊加海南獨特的區位優勢,為航空維修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機遇。」海口空港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燁說,「今年海南自貿港的航空維修產值可達45億元。」 自貿港封關在即,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EF帳戶)成資金往來關鍵。「這打通了跨境資金流動『高速路』。」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吳義虎說。 EF帳戶的便利化優勢,已被多家企業切實感知。元誠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居望表示:「EF帳戶讓企業跨境資金結算效率明顯提高,而且還能自主選擇離岸人民幣匯率進行結算,實實在在提升了企業跨境業務的競爭力。」 通關效率再提升:貿易便利化加速突破 海南自貿港的核心監管架構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其落地實施離不開口岸的布局與建設。 「海南在『二線口岸』建設中積極探索創新,目前已針對性推出4項創新舉措,包括構建『一站式通關』服務模式、實施『前推後移』監管流程、加強智慧監管技術應用以及強化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多維度優化,為人員與貨物通行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保障。」海南省口岸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黃永紅說。 這些創新舉措的實際成效,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出入境通關得到直觀體現。記者在該機場出入境通關區域看到,旅客們循著清晰指引,從容有序地在各通道前排隊通關。「鳳凰邊檢站在查驗大廳部署30臺生物信息前置採集設備,進一步完善38條驗證通道,通過軟硬體協同,讓通關體驗不斷升級。」鳳凰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該口岸入境外國人數量、免籤入境外國人數量兩項佔比均位居全國口岸前列。該負責人補充道:「客流高速增長的背後,是海南日益便捷高效的出入境環境所吸引,也得益於通達的航線網絡與自貿港各項利好政策的協同發力,多重優勢疊加。」 海南的貨運通關領域也迎來重要進展。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以下簡稱「集中查驗場」)是自貿港封關運作建設項目中最大的基礎性工程,於9月中旬在公眾面前亮相。 「貨車抵達集中查驗場後,最快3分鐘內就可完成通關。」集中查驗場相關負責人稱。這一高效通關背後,離不開智能設備的支撐,海口海關所屬海口港海關副關長韓彬介紹:「集中查驗場配置有H986等智能化檢查設備,海關通過智能審圖技術,能夠快速精準識別貨物高風險異常情況。」 此外,洋浦港作為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的國際門戶與「二線」管住的國內樞紐,「中國洋浦港」口岸通關效率至關重要,智慧監管模式也在加速構建。 創新創業潮湧:市場活力持續迸發 在海南生態軟體園,記者漫步於綠意與數字浪潮交織的小道上,代碼流轉的活力與創新氣息撲面而來。該園區目前已吸引入駐企業15000餘家,年營收超2000億元。 雲海鏈是該園區推動成立的數據要素科技平臺公司,集聚了一批來自牛津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頂級科學家,數字身份系統、可信執行環境、可監管區塊鏈等多項核心技術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該公司董事長助理張雅博介紹:「目前雲海鏈聚焦個人醫療健康數據的價值挖掘及價值轉化。」 此外,在海南多個定位清晰、優勢獨特的園區內,政企研等多元主體正積極釋放創新熱情,以國際視野迸發強勁的創新動能。 位於三亞的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匯聚數十家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和千餘名南繁種業領域高層次人才,以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創新為核心使命,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向縱深發展。 中種集團總經理助理、南繁矽谷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張曉強介紹,圍繞種業亟需的關鍵共性技術及突破性產品,中種集團與崖州灣科技城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企科聯合揭榜掛帥項目,形成攻關合力,目前已經啟動實施項目超過30個。 在國際合作領域,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的實踐正不斷落地生根。「海南省種業實驗室今年9月與塞內加爾農業研究所達成合作,我們向塞內加爾輸出先進的農業技術與優質品種,同時也將引進當地特色種質資源,實現雙向共贏。」該實驗室副主任楊新泉說。 如今,崖州灣科技城已成為兼具「國之重器」擔當與國際視野的農業科創高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