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新聞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文)秋分過後,中稻大面積收割正當時。9月24日,在高安市大城鎮高郵村的中稻高產品種示範田裡,一望無垠的金色稻浪隨風起伏,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來回穿梭。
「今年我種了200多畝地,以前選品種都是聽別人說,現在可以到示範田實地看效果,什麼品種好一目了然。」高安市村前鎮種糧大戶金亮表示,通過現場觀摩和種植示範,可以了解最新品種的特色優勢,為來年種植選擇心儀的好品種,讓豐收更有保障。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為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我省圍繞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持續發力,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截至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今年,我省夏糧和早稻再獲豐收。當前,中稻陸續進入收割期,晚稻長勢良好,全年糧食豐收在望,可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總產量436億斤目標任務。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理,推進耕地撂荒和「非糧化」整治,開展酸化耕地治理,全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4.69等;強化技術裝備支撐,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設省級以上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26個、水產原良種場89個、種畜禽場265個;推進機械強農,累計建設省級區域農機服務中心247個、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1394個,全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達86.69%……糧食持續豐收的背後,離不開「四良」高效融合。我省加快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推廣,把大田產量向試驗田靠攏,在30個縣(市、區)打造1200個示範點,「一縣一策、一點一策」制定具體方案,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2024年,全省共建設噸糧片、高產片569個。27個噸糧片測產顯示,雙季稻平均畝產達2309斤,全部達到「噸糧田」目標。今年,我省將統籌各類項目資金,支持推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力爭全省糧食畝產比上年再提高4至6斤。
我省還緊緊抓住改革和科技兩個重點,持續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全省推廣「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經營模式,初步構建起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經營主體「命題」、科研單位「答題」機制,一體推進種業振興、機械強農、設施強農、智慧強農,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2024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9%;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居全國前兩位。
不僅要種得好,還要效益好。2023年以來,我省進一步強化工業化理念和市場思維,持續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推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九江谷稼米業有限公司堅持集優質稻種研發、種植,稻穀收購、烘乾、收儲,大米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思路加快發展。如今,該公司發展優質稻訂單面積達6萬畝,帶動農戶4950戶,銷售大米10萬餘噸,實現銷售收入超5億元。
谷稼米業成為我省農業產業化駛入「快車道」的縮影。2023年以來,我省共招引農業產業化項目1945個、籤約金額3100多億元;今年年底有望實現「營收超10億元企業達到100家、超1億元企業新增100家」的目標任務。受益於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省農民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上半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8元,同比增長5.7%,比2023年上半年增加11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