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全球煤炭貿易將萎縮,這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來的首次下降,預計2026年將再次下降。根據the Signal Group的分析,如果這一消息得到證實,這將是21世紀海運煤炭貿易首次連續兩年下降——這一轉折點可能改變整個散貨市場的貨流和船舶部署模式。預期的放緩發生在2024年煤炭需求達到創紀錄的87.9億噸之後。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計,2025年石油消費量將趨於平穩,2026年將逐漸下降。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已經顯示出需求放緩的跡象。由於電力增長放緩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取得進展,2025年上半年消費下降0.5%。同期,燃煤發電量下降了3%,儘管煤炭繼續支撐著系統的穩定。印度電力部門的需求在2025年上半年也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1%)。儘管如此,國際能源機構預計全年將增長1.3%,鋼鐵生產將推動長期煉焦煤進口。與此同時,美國在發達經濟體中仍是一個異類。受強勁的電力需求和高企的天然氣價格提振,2025年前6個月中國的煤炭需求增長了12%。對航運業而言,貿易萎縮可能意味著噸英裡需求減少,尤其是如果亞洲買家更加依賴國內生產的話。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在8月份取消最低基準價格規定後,該國今年面臨波動。第二季度對中國的出口大幅下滑,但在夏季晚些時候反彈,因國內供應中斷令市場收緊。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在印度進口結構中的比重正在回升,澳大利亞煉焦煤出貨量將在2025年6月達到440萬噸的峰值,而俄羅斯在6月至8月期間的平均月度進口量超過250萬噸。儘管如此,印尼7月份的發貨量降至700萬噸,為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信號顯示,來自南非和哥倫比亞的長途運輸可能有助於抵消亞洲不斷擴大的國內產量,但前景表明,出口商之間的競爭將加劇。對於幹散貨船東來說,煤炭運輸量連續兩年下降的前景,突顯出煤炭在船舶僱傭戰略中的角色正在轉變。Signal分析師指出:「關鍵問題在於,來自南非和哥倫比亞等出口國的長途運輸能否抵消印尼市場份額的逐漸下降,以及這種平衡將如何影響未來的噸英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