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傍晚,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的站場上,風帶著初秋的涼意掠過鐵軌,一列滿載電子產品和日用百貨的中歐班列緩緩啟動,汽笛長鳴,駛向喬治亞波季。這一聲穿透暮色的汽笛,不僅是列車遠行的號角,更標誌著今年經霍爾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數量比去年提前44天突破7000列大關。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霍爾果斯正以智慧口岸為引擎,跑出對外開放的加速度。
服務「一帶一路」,西通道能級再躍升。今年以來,新疆鐵路部門緊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通道能力與開放格局相匹配,持續深挖運輸潛力,全面提升中歐班列西通道能級。依託中哈會晤機制,雙方口岸站每日會商運行信息,根據實際運輸能力動態優化方案、科學調整作業順序,最大限度釋放口岸接發列車潛力。寬軌、準軌交接車數量屢創新高,單日寬軌最高交接15對、準軌最高交接22對,雙口岸通行班列數量已佔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流支撐。
「制度創新+技術賦能」,口岸效率全面提升。今年5月,霍爾果斯口岸以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率先啟動「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雙輪驅動,讓通關效率實現質的飛躍。改革後成效立竿見影,進口貨物口岸通行時間從2-3天壓縮至16小時內,降幅高達70%;屬地出口貨物作業時間從6小時縮短至1小時,效率提升80%。海關與鐵路數據實時互通,班列整體通關時效提升50%以上,而霍爾果斯海關設立的中歐班列服務專窗、開通的「優先編組+快速驗放」綠色通道,更以「優先換裝、優先編組、優先發運」的實操舉措,讓班列通關既快又順。
織密國際物流網,帶動沿線共發展。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推進,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不再是單一的過境節點,而是逐步成長為輻射亞歐的國際物流樞紐。目前,經霍爾果斯通行的班列線路已達90條,覆蓋18個國家、46個城市和地區,一張連接東西的國際物流網持續織密。這些穿梭的班列,不僅是運送貨物的鋼鐵駝隊,更是串聯沿線經貿合作的紐帶,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搭建通道,也為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機遇,在穩定國際供應鏈的同時,推動中歐班列向更高質量、更優效益、更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聯通一家、惠及一片」。
從2天到16小時的通關革命,從單線到90條線路的網絡延伸,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的每一步突破,都是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生動註腳。通道暢,貿易興;口岸活,經濟旺。 隨著口岸功能持續升級,這個西部邊陲的口岸站必將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徵程中,書寫更多聯通中外、互利共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