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9月24日發布的《2025年海運回顧》,由於航運面臨挑戰和變化,全球海運貿易增長預計將在2025年溫和增長2.2%後,今年放緩至0.5%。
貿發會議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佔世界貿易80%以上的全球航運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面臨著脆弱的增長、不斷上升的成本和不斷增加的不確定性。」
聯合國機構的報告指出,影響海上貿易的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模式的轉變和航道的重新配置。
例如,船隻現在繞好望角航行的時間更長,以避開紅海。
2024年,船舶改道將噸英裡或每噸貨物的運輸距離推高至創紀錄的6%,幾乎是貿易量增長速度的三倍。貿發會議表示,截至今年5月,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噸位仍比2023年的水平低70%,而全球11%的貿易和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通過的荷姆茲海峽也面臨著中斷的風險。
與此同時,運費一直居高不下且不穩定。美國的關稅和對港口停靠的定向限制,以及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和新政策,都在增加成本和不確定性。
化石燃料和關鍵礦物的運輸正在轉型,國內對供應和增值的競爭正在對物流和運輸產生新的需求。
貿發會議表示:「運費波動已成為新常態。」
到2024年中期,貨櫃航運的現貨和租船費率接近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峰值,隨後回落,但仍遠高於危機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幹散貨運費在2024年飆升,原因是煤炭、穀物和化肥需求強勁,紅海改道以及船隊增長有限,然後在2025年隨著新運力投入使用而走軟。
由於荷姆茲海峽的風險增加,油輪市場在2025年6月飆升
就環境影響而言,更長的航線意味著更高的排放量,世界船隊噸位中只有8%配備了替代燃料,船舶回收率仍然很低。
2024年,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5%。
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將於今年10月考慮採用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淨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將通過引入全球燃料標準和國際航運的碳定價機制,為到2050年實現淨零設定路線。」所產生的收入可以幫助資助公正的過渡,包括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然而,它警告說,「脫碳海運將帶來巨大的成本」,因為它將需要更新船隊、改造港口和替代燃料基礎設施。
這一轉型必須得到穩定的貿易政策、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數位化、更快的機隊更新和保護脆弱經濟體的支持。
「海上運輸以前經歷過暴風雨,但從未同時經歷過如此多的轉變。該行業將會適應。問題是適應是有管理的還是混亂的,是包容的還是分裂的,是可持續的還是僅僅是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