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跨越北極,中歐海運迎來全新時間標尺-快遞搜
未來18天,這艘中國貨輪將經由白令海峽,穿越北極圈,完成中歐海運的破冰之旅。 當其抵達英國弗利克斯託港,世界海運史將刷新紀錄——全球首條跨越北極的中歐貨櫃快航航線(簡稱「中歐北極快航」)正式打通。 曾幾何時,穿越北極、開闢冰上通道,是無數探險家遙不可及的夢想。 2017年,中國首次提出「冰上絲綢之路」構想,並積極推動北極航道國際合作。如今,伴隨中歐貿易規模持續擴大、海運技術不斷突破,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季節性通航窗口,使構想從藍圖變為現實。 至此,中歐貨物運輸迎來全新的時間標尺。 與中歐班列「25天+」、蘇伊士運河航線「40天+」以及受紅海危機影響繞行好望角所需的「50天+」相比,北極航道的航程大幅縮短,將中歐貨運時間壓縮至18天左右,運輸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中歐北極快航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時空的跨越。 在當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歐北極快航是中國拓展國際物流通道、增強物流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戰略支撐。 就在兩周前,波蘭因「安全擔憂」,關閉所有通往白俄羅斯的邊境口岸,這導致上百列中歐班列在白俄羅斯一側的布列斯特口岸滯留。 一邊是心急如焚的中國貿易商,一邊是德國官員等指責波蘭損害歐盟利益。面對中歐貿易龐大市場需求,亟需一條快捷、安全的供應鏈新通道。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金瑞庭向三裡河表示,北極航道直穿北冰洋,航程縮短50%、碳排放下降50%,還避開地緣衝突熱點地區,為中國產品運輸提供了避風港航路,成為中國重塑全球價值鏈的戰略支點。 在金瑞庭看來,北極航道優勢還有其天然冷鏈特性,可使中國精密儀器、新能源電池等溫度敏感型貨物運輸成本大幅下降。18天極速直達,則讓聖誕工藝品等季節敏感型商品精準卡位歐洲消費節點,推動中國外貿企業從批量生產向柔性定製躍遷。 「北極航道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更低,有望成為一條重要的替代貿易通道。」華盛頓北極研究機構「北極研究所」創始人兼高級研究員馬爾特·亨佩特認為。 就在「伊斯坦堡橋」輪出港一天後,波蘭決定重新開放其與白俄羅斯的邊境口岸。不過,波蘭總理圖斯克表示,如果威脅再次出現,波蘭或將再次關閉過境點。 面對全球貨運環境新形勢,金瑞庭認為,北極航道的核心價值集中體現在「以空間換安全,以時效增韌性」,有助於破解傳統中歐貿易中蘇伊士運河航線的紅海危機、運河擁堵等「卡脖子」風險,以及中歐班列遇到的地緣政治掣肘,讓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塑造」。 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中方願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北冰洋沿岸國家,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國家一道,在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 未來,當北極圈迎來更多往返的中國貨輪,這條貫穿冰海的新航道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路線,改寫全球貿易運輸的版圖。 (「三裡河」工作室)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