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戰略國際公司(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的最新分析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行業的需求方將比今年早些時候預期的更不受關稅的影響,而中國出口商繼續出口其製成品順差(尤其是向新興經濟體)的動力,已顯著提振了今年迄今的貿易。
MSI在其第三季度市場報告《步履蹣跚的貨運》中指出,全球貨櫃貿易趨勢在2025年開始強勁發展,繼第一季度預計同比增長4.9%之後,第二季度全球貨櫃貿易預計同比增長4.4%。MSI認為,未來幾年中國的工業領域將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目前這種動態仍將支持全球貨櫃貿易。
25年第二季度是大陸貨櫃貿易量的又一個強勁季度,7月份亞歐和跨大西洋貿易的數據也很健康。與此同時,跨太平洋貿易也經歷了一段動蕩時期,儘管截至8月,該地區的貨運量同比增長了近6%。
繼第一季度增長9.5%之後,第二季度整體幹線客運量同比增長4.9%。這很可能是一段時間以來這類交易錄得的最強勁擴張速度。
近年來,長途非幹線貿易一直是整體貨櫃貿易增長的關鍵動力,這種增長將持續到2025年上半年。MSI預測,2026年大陸班輪運輸將收縮,跨太平洋航線是主要推動力,但亞歐增長放緩也是原因之一。
實際上,基於對關稅的更大抵禦能力,MSI上調了對明年的預測,但我們對明年的預測存在明顯的下行風險。與主流貿易一樣,MSI相當重視中國出口的競爭力,認為這是一個關鍵驅動因素。
「雖然東南亞的出口,而不是中國的出口,可能在遠東出口激增中佔越來越大的份額,但來自中國海關數據的更廣泛證據確實表明,中國的出口引擎正在產生巨大的影響,」MSI主任丹尼爾理查茲解釋說。「總體而言,MSI上調了我們對2025年主要非主流交易的預測,但除此之外,我們的預測是穩定的,我們預計2026年的擴張步伐將更加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