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突襲歐盟12國!跨境電商平臺Onbuy攜800萬用戶破局(亞馬遜賣家的「避風港」來了嗎)-快遞搜
一、擴張落地:12國矩陣成型,直擊歐盟電商核心區 2025年跨境」劇本正式上演——英國本土電商平臺Onbuy於10月中旬宣布,其歐盟市場擴張計劃已完成首輪落地,成功進駐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12個核心成員國,覆蓋超過3.5億潛在消費者。這標誌著這家成立僅8年的平臺,正式從「英國本土玩家」升級為「泛歐電商新勢力」。 此次擴張呈現三大鮮明特徵: 一是核心市場優先 ,首批開通的12國均為歐盟電商滲透率超70%的成熟市場,其中德國、法國兩大站點貢獻了平臺初期泛歐流量的42%; 二是政策門檻極低 ,中國賣家可通過「單一帳戶+單次月租」模式一鍵開通全站點權限,無需額外支付多市場入駐費; 三是物流靈活適配 ,既支持自發貨至歐盟海外倉的「一件代發」模式,也對接DPD、GLS等本地物流商提供門到門服務,時效最快可實現西歐3日達。 Onbuy創始人兼CEO Cas Paton在擴張發布會上透露,平臺已在盧森堡設立歐盟總部,計劃2025年底前將覆蓋範圍擴展至20個歐洲國家,目標三年內實現歐盟市場GMV突破15億歐元,直追Wish在歐洲的市場規模。 二、破局密鑰:「反亞馬遜」的差異化生存法則 在亞馬遜、速賣通等巨頭盤踞的歐盟市場,Onbuy能實現快速擴張,根源在於其精準擊中行業痛點的「反亞馬遜」模式,三大核心優勢構成了其獨特競爭力: 1. 零自營幹預:第三方賣家的「公平競技場」 與亞馬遜「自營與第三方賣家同臺競爭」的模式不同,Onbuy堅持「純第三方平臺」定位,自身不參與任何商品銷售,從根源上杜絕了「流量傾斜」「價格打壓」等爭議問題。數據顯示,Onbuy平臺第三方賣家的商品曝光率較亞馬遜同類賣家高出37%,新品上架後平均7天即可獲得自然流量,而亞馬遜同類商品平均需要14天。這種公平性吸引了大量對亞馬遜政策不滿的中小賣家——僅擴張消息發布一周,申請入駐的中國賣家數量就突破2000家,其中60%來自亞馬遜平臺。 2. 佣金「地板價」:成本優勢直抵賣家痛點 歐盟電商市場的高佣金一直是賣家的「心頭刺」,亞馬遜歐洲站佣金普遍在8%-15%,速賣通也達到5%-8%,而Onbuy將全品類佣金率鎖定在5%-9%,其中3C、家居等核心品類僅收5%,較亞馬遜同類品類低40%以上。更具吸引力的是,平臺不收取「平臺月租費」,僅對非活躍帳戶(月銷售額低於100歐元)收取10歐元/月的小額管理費。以一款售價100歐元的3C產品為例,在Onbuy僅需支付5歐元佣金,而在亞馬遜德國站需支付12歐元,單商品佣金成本降低58%。 3. 流量精準變現:800萬高淨值用戶池 Onbuy雖起步較晚,但通過多年深耕英國市場積累了優質用戶基礎——平臺現有800萬註冊用戶中,72%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等高購買力國家,客單價達85歐元,遠超速賣通歐洲站的42歐元。其流量獲取模式也頗具特色:一方面通過與Google Shopping、Meta廣告的深度合作實現精準引流,平臺付費流量轉化率達3.2%;另一方面依託「買家評論獎勵機制」(留評返5歐元優惠券)積累了真實評價體系,自然流量佔比提升至65%。對新入駐賣家,平臺還提供「首月流量扶持包」,包含100歐元廣告 credits 與首頁新品推薦位,幫助快速打開市場。 三、賣家紅利:三類群體的「出海新選項」 Onbuy的擴張不僅是平臺自身的戰略升級,更為特定類型的中國賣家提供了差異化的出海機遇,以下三類群體有望成為最大受益者: 1. 亞馬遜「逃離者」:找到政策避風港 受亞馬遜「封號潮」「佣金上漲」「合規審查趨嚴」等因素影響,大量中國賣家亟需尋找替代平臺。Onbuy的「零自營競爭」「低佣金」特性恰好契合其需求——某主營家居用品的深圳賣家透露,其在亞馬遜德國站的佣金率達15%,且多次遭遇自營商品價格打壓,轉戰Onbuy後佣金成本降至7%,三個月內訂單量突破2000單,利潤率提升12個百分點。對這類賣家而言,Onbuy不是「替代選項」,而是「風險對衝工具」。 2. 中小工廠賣家:低門檻切入歐洲市場 傳統中小工廠賣家因缺乏運營經驗與資金實力,難以承受亞馬遜的高成本與高門檻,而Onbuy的「一鍵入駐」「零月租」「低佣金」模式大幅降低了出海門檻。平臺還推出「工廠直供專區」,對入駐的工廠賣家提供免費翻譯、合規指導等服務,幫助其快速適配歐盟CE認證、WEEE註冊等合規要求。目前已有超過300家義烏小商品工廠通過Onbuy進入德國、法國市場,其中一款售價19.9歐元的LED小夜燈,憑藉高性價比實現月銷5000單。 3. 細分品類玩家:搶佔藍海流量窗口 在亞馬遜、速賣通等平臺,3C、服飾等大類目已陷入紅海競爭,而Onbuy平臺的品類生態尚處於藍海階段——家居園藝、運動戶外、寵物用品等細分品類的商品供給缺口達60%。某主營寵物智能餵食器的賣家抓住機遇,成為Onbuy德國站該品類首個入駐商家,憑藉「無競品競爭+平臺流量扶持」,上線首月即實現月銷800單,毛利率維持在45%以上。這種「先發優勢」對細分品類玩家而言,是短期內快速建立品牌認知的難得機遇。 四、現實挑戰:擴張路上的「三道坎」 儘管前景可期,但Onbuy的歐盟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仍面臨三大核心挑戰,這也是賣家入駐前必須正視的風險: 1. 物流與合規的「隱性成本」 歐盟市場的物流與合規複雜度遠超英國:物流方面,非歐盟本土發貨的商品需通過IOSS申報才能避免清關延誤,而Onbuy目前僅對接了少數幾家清關代理,賣家自行尋找服務商的成本可能增加10%-15%;合規方面,不同國家的產品標準存在差異,如德國的LFGB食品接觸認證、法國的Afnor認證等,對中小賣家構成不小的合規壓力。某廚具賣家透露,為適配歐盟各國標準,其產品檢測成本較英國市場增加了2萬元。 2. 品牌認知度的「冷啟動」難題 在歐盟市場,Onbuy的品牌認知度仍顯著低於亞馬遜、速賣通等巨頭——一項針對德國消費者的調研顯示,僅18%的受訪者聽說過Onbuy,而亞馬遜的認知度達92%。這意味著賣家入駐初期需投入更多資金進行品牌推廣,否則難以獲得穩定訂單。平臺雖提供流量扶持,但首月100歐元的廣告 credits 對打開市場而言杯水車薪,多數賣家需額外投入500-1000歐元用於付費廣告,這無疑增加了前期投入成本。 3. 售後服務的「本地化短板」 歐盟消費者對售後服務的要求極高,而Onbuy目前的本地化服務體系尚未完善:客服團隊仍以英語為主,法語、德語等小語種客服響應時效需48小時以上;退換貨流程也缺乏本地倉支撐,消費者退貨需寄回英國或中國,周期長達2-3周。這可能導致差評率上升——平臺數據顯示,非本地售後的訂單差評率達8%,而亞馬遜德國站僅為2%。對注重用戶體驗的賣家而言,需自行搭建本地化售後團隊,這無疑增加了運營複雜度。 五、入駐指南:從0到1的實操路徑 對有意向入駐的賣家,可遵循「合規先行、選品聚焦、物流適配」的三步走策略,降低試錯成本: 1. 合規準備:掃清準入障礙 首先需完成三項基礎準備: 一是企業資質 ,提供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及銀行帳戶證明; 二是合規認證 ,根據品類準備CE、ROHS等歐盟強制認證,帶電產品需額外提供電池指令(2006/66/EC)認證; 三是稅務申報 ,註冊IOSS號碼用於跨境B2C訂單申報,若計劃在歐盟設立海外倉,還需註冊當地VAT稅號。建議通過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服務商辦理,可將合規周期縮短至1-2周。 2. 選品策略:鎖定藍海品類 優先選擇三大類商品: 一是平臺缺口品類 ,如家居智能設備、戶外露營裝備、寵物智能用品等,供給缺口大且競爭度低; 二是高性價比剛需品 ,如小家電、廚房用具等,利用供應鏈優勢打造「低價優質」標籤,契合歐盟中低端消費群體需求; 三是輕小件商品 ,如3C配件、飾品等,可通過自發貨降低物流成本,測試市場反響後再考慮海外倉備貨。 3. 物流布局:平衡成本與時效 初期建議採用「自發貨+第三方海外倉」的混合模式:輕小件商品從國內自發貨,通過平臺合作的物流商(如燕文、雲途)直發,物流成本可控制在5-10歐元/單;核心爆款商品備貨至德國、英國的第三方海外倉,實現本地發貨,時效提升至3-5天,同時降低清關風險。當單品類月銷突破500單後,可考慮入駐平臺合作的海外倉,享受物流補貼(每單最高補貼2歐元)。 六、結語:歐盟電商的「新變量」與賣家的「選擇題」 Onbuy的歐盟擴張,本質上是跨境電商行業「反內卷」趨勢的縮影——當巨頭平臺的成本越來越高、規則越來越嚴,賣家亟需更多元化的渠道選擇,而Onbuy的「差異化打法」恰好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但必須清醒認識到,Onbuy並非「萬能解藥」:它無法替代亞馬遜的流量規模,也難以比肩速賣通的物流網絡,但其「公平競爭」「低成本」的特性,使其成為特定類型賣家的「優質補充渠道」。對亞馬遜賣家而言,入駐Onbuy可實現風險對衝;對中小工廠而言,可藉此低門檻切入歐洲市場;對細分品類玩家而言,可搶佔先發優勢。 歐盟電商市場從來不缺玩家,缺的是真正懂賣家痛點的平臺。Onbuy能否從「新勢力」成長為「主力軍」,關鍵在於其能否持續完善物流、合規、售後等基礎設施。而對賣家而言,在擁抱新機遇的同時,更需保持理性——沒有完美的平臺,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渠道。在跨境電商的下半場,「多平臺布局+精細化運營」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4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