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10月1日起,Shopee越南/泰國站點物流佣金雙漲(跨境電商賣家請注意)-快遞搜
Shopee跨境店近日宣布,為優化服務資源與生態健康,將於10月1日起對越南站點南寧倉訂單佣金費率從9.82%上調至12.17%,並同步調整標準渠道與快速渠道的SLS物流成本(藏價);泰國站點則自11月1日起將南寧倉佣金從原有9.63%-11.77%區間大幅上調至16.05%-18.19%,其部分SLS物流渠道費用也於10月1日同步更新。 此次調整涵蓋南寧倉店鋪及一店多運店鋪中對應倉訂單,賣家需登錄企業微信查看完整費率表並藉助藏價工具及時調整商品定價,以避免因藏價不足造成損失。 一、漲價潮突襲:越泰雙站費率調整全解析 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成本風暴」已正式登陸。Shopee跨境店於9月下旬密集發布公告,越南、泰國兩大核心站點的物流與佣金費率迎來年內第二次大幅上調,且呈現「分步實施、梯度加碼」的特點,具體調整節奏與幅度堪稱「史上最嚴」: 1. 越南站點:10月先漲,成本立增24% 作為中國賣家布局東南亞的「橋頭堡」,越南站點的調整率先落地。自10月1日起,南寧倉訂單佣金費率從9.82%直接躍升至12.17%,漲幅達23.9%。更值得警惕的是,標準與快速兩大SLS物流渠道的「藏價」同步上調——以南寧倉發往胡志明市的300g包裹為例,物流成本從原有的1.8萬越南盾(約5.4元人民幣)增至2.2萬越南盾(約6.6元人民幣),單票物流支出增加22.2%。此次調整覆蓋所有南寧倉店鋪及「一店多運」模式下的相關訂單,幾乎沒有豁免空間。 2. 泰國站點:10月預熱,11月終極漲價 泰國站點的調整採用「兩步走」策略,先以物流費試探市場,再用佣金率完成「致命一擊」。10月1日起,部分SLS物流渠道費用已率先上調,而真正的「重頭戲」將在11月1日上演:南寧倉商城店鋪佣金費率將從11.77%暴漲至18.19%,漲幅高達54.6%;即便是非商城店鋪,費率也將從9.63%升至16.05%,漲幅66.7%。雪上加霜的是,自9月15日起,泰國所有店鋪已開始被徵收1.07泰銖/單(約0.21元人民幣)的平臺基礎設施費,這意味著即便低價引流的小單,也需承擔額外成本。 3. 兩類賣家成「重災區」 此次調整的差異化特徵顯著,兩類賣家受衝擊最大:一是依賴跨境直郵的中小賣家,其佣金費率普遍高於海外倉賣家5-8個百分點;二是低客單價鋪貨型賣家,1.07泰銖/單的固定費用與物流藏價上漲形成「雙重擠壓」,原本毛利率10%以下的產品幾乎直接陷入虧損。 二、利潤絞殺:賣家面臨的「三重生存危機」 費率上漲絕非簡單的「成本增加」,而是對賣家經營邏輯的全面衝擊。結合東南亞電商的「薄利特性」與平臺規則,一場悄無聲息的「淘汰戰」已拉開序幕: 1. 毛利率直接「腰斬」,低價產品集體陣亡 以泰國站點跨境直郵商城店鋪為例,佣金從17.12%升至18.19%,疊加1.07泰銖/單的基礎設施費與物流藏價上調,一款售價1000泰銖(約200元人民幣)、原毛利率20%的家居產品,實際利潤將從200泰銖降至145泰銖,毛利率直接壓縮至14.5%。對於客單價500泰銖以下的3C配件、飾品等品類,固定費用佔比甚至超過5%,原本勉強盈利的產品瞬間轉為虧損,不少賣家已在社群中透露「正在緊急下架低毛利SKU」。 2. 定價困局:漲價丟單,不漲虧本 東南亞市場的價格敏感度遠超歐美,貿然漲價無異於「自斷生路」。某主營服飾的賣家算了一筆帳:若將泰國站點產品售價提高10%以覆蓋成本,店鋪流量即刻下跌35%,訂單量減少42%;若維持原價,每月利潤將減少8萬泰銖(約1.6萬元人民幣),現金流僅能支撐3個月。這種「兩難選擇」在越南市場同樣尖銳——當地消費者對價格的容忍度更低,某南寧倉賣家嘗試將T恤售價從15萬越南盾漲至16萬越南盾後,3天內訂單量歸零。 3. 藏價失誤成「隱形陷阱」 Shopee的「物流藏價」機制本就對新手賣家不友好,此次費率調整更放大了操作風險。平臺在公告中特別提醒賣家「及時使用藏價工具重核成本」,但仍有不少中小賣家因未更新藏價模板,導致10月1日首單就出現「售價低於成本」的情況。某越南站點賣家透露,其一款耳機因藏價不足,每賣出一單虧損12元人民幣,直到單日銷量突破50單才發現問題,單日損失達600元。 三、漲價背後:平臺的「盈利焦慮」與戰略轉型 Shopee的費率調整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母公司Sea Ltd. 盈利壓力與市場競爭加劇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財報數據與行業動態中,可清晰窺見其深層邏輯: 1. 母公司盈利訴求的直接傳導 Sea Ltd. 2025年Q2財報顯示,雖然總營收達52.59億美元,同比增長38.16%,歸母淨利潤4.14億美元,同比暴增418.33%,但電商板塊的利潤率仍低於遊戲業務。在資本市場對「盈利質量」要求提升的背景下,Shopee必須加快貨幣化進程——通過提高佣金、新增基礎設施費等方式,將平臺流量價值轉化為實際收入,減少對廣告收入的單一依賴。 2. 應對TikTok Shop的「防禦性漲價」 TikTok Shop在東南亞的擴張已對Shopee形成直接衝擊:其憑藉「零佣金+低物流費」的策略,在泰國、越南的市場份額已從2024年的8%升至2025年的15%。為避免陷入「價格戰陷阱」,Shopee選擇通過漲價篩選高價值賣家與產品,同時將收入投入物流優化與技術升級,形成「服務溢價」壁壘。此前Lazada泰國本土店已於9月28日跟進調整服務費,印證了行業「告別低價內卷」的趨勢。 3. 引導賣家向「海外倉+高價值」轉型 費率調整的差異化設計暗藏導向:泰國站點海外倉賣家的最終佣金率(11.77%)僅為跨境直郵賣家(18.19%)的64.7%,這與Shopee近年大力推廣海外倉的戰略高度契合。平臺希望通過成本槓桿,倒逼賣家從「跨境直郵鋪貨」轉向「海外倉精鋪」,既能提升用戶體驗(縮短物流時效),又能降低平臺的跨境運營成本,形成生態正向循環。 四、生死突圍:賣家的「四維應對策略」 面對不可逆轉的漲價潮,被動承受只會加速淘汰。頭部賣家已開始通過「精細化運營」拆解成本壓力,以下四大策略具備極強的實操性: 1. 產品組合「大清洗」:砍掉低毛利,聚焦核心款 第一步必須是「利潤核算大排查」:將新佣金率、物流藏價、基礎設施費等全部納入成本模型,用ERP工具批量測算所有SKU的實際利潤率。對毛利率低於15%的產品,要麼通過供應鏈談判降價5%-8%,要麼直接下架;對毛利率20%以上的核心款,加大廣告投放力度,用銷量攤薄固定成本。某深圳賣家通過該策略,將SKU數量從500個縮減至120個,反而實現利潤增長12%。 2. 定價「微創新」:避開直接漲價雷區 直接提價風險過高,可採用「隱性調價」策略:一是推出「組合套餐」,如將單支口紅與卸妝棉捆綁銷售,總價提高10%但單SKU價不變;二是「規格升級」,將原50ml的護膚品改為45ml,售價維持不變,變相提升單位利潤率;三是利用平臺活動「滿減對衝」,設置「滿200減10」而非直接降價,既保持售價競爭力,又提升客單價。 3. 物流「轉倉降本」:搶佔海外倉紅利 海外倉的成本優勢在漲價後愈發凸顯。以泰國站點為例,同樣一款售價1000泰銖的產品,跨境直郵賣家需支付181.9泰銖佣金,而海外倉賣家僅需117.7泰銖,單單節省64.2泰銖。建議符合條件的賣家立即啟動「海外倉備貨計劃」,優先將周轉快、體積小的核心款發往南寧倉或泰國本地倉;暫不具備條件的賣家,可加入「第三方海外倉共享計劃」,通過拼倉降低備貨成本。 4. 多平臺「分流避險」:降低Shopee依賴度 單一平臺的風險在漲價潮中被無限放大,布局多平臺成為「必修課」。可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是布局Lazada、TikTok Shop等東南亞本土平臺,利用其差異化費率政策分散風險——TikTok Shop目前在越南仍維持零佣金政策,可作為引流補充;二是開拓獨立站,通過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渠道私域引流,擺脫平臺費率束縛,長期實現利潤自主掌控。 五、結語:東南亞電商進入「精耕時代」 Shopee的費率上漲,本質上是東南亞電商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轉型的標誌。平臺用成本槓桿淘汰粗放型賣家,騰出資源扶持具備供應鏈優勢、運營能力的優質玩家,這未必是壞事。 對於賣家而言,與其抱怨漲價,不如將其視為「運營升級的催化劑」:從依賴低價鋪貨的「流量思維」,轉向依靠產品力、運營力的「利潤思維」。正如一位在東南亞深耕5年的賣家所言:「以前是靠平臺紅利賺錢,現在才是真正靠本事吃飯。」 這場成本風暴過後,能留下來的,終將收穫更健康的市場生態與更可持續的利潤空間。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