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業,很多人談「網絡」,但真正的網絡,必須有「軸心」。
尤其是在國際航空貨運這場高門檻競技中,點、線、面協同的全鏈路能力,才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硬實力」的核心標尺。其中,「軸心式」樞紐是根基,也是最稀缺、最難複製的戰略資產——它不僅決定網絡效率,更體現企業布局國際業務的長期決心與執行能力。
縱觀全球快遞巨頭的發展路徑,其國際化能力的躍升,無不始於對核心航空樞紐的掌控。依託樞紐、全貨機與航權時刻三大戰略資源,構建自主可控的國際航空網絡,形成輻射全球的軸輻式體系,進而支撐本國製造業與品牌高效出海。
而鄂州貨運樞紐,正是順豐交出的答案——它不僅是順豐拓展國際業務的戰略支點,更是其全球空網布局中無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載體。如今再看這座耗時多年、重金打造的超級底座,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它究竟能為順豐的國際競爭力,帶來怎樣的質變?
「新軸心」已成型,順豐國際能力再進化
鄂州貨運樞紐對順豐的長期價值,已不容忽視,更無需爭議。
作為亞洲首個、全球第四座專業航空貨運樞紐,鄂州貨運樞紐在全球範圍內極為稀缺。其定位遠超傳統物流節點,而是支撐中國產業鏈全球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類似於美國孟菲斯之於FedEx、德國萊比錫之於DHL。這種「國字號」樞紐所享有的資源優先配置、多式聯運集成能力與區域經濟深度綁定,遠非商業租賃貨站或臨時包機合作可比擬。
更重要的是,鄂州貨運樞紐帶來的不是局部效率提升,而是系統性、結構性的運營躍遷。它突破了傳統「點對點」運輸模式的局限,通過「軸輻式空網+智慧貨站+產業帶協同」的三位一體能力,為順豐國際業務的運營效率帶來了質的飛躍。
其一,「空空中轉」實現全球高效連接。依託「軸輻式」網絡結構,國際航班可在鄂州貨運樞紐實現全貨機之間的快捷中轉,大幅縮短跨洲際運輸時間。例如,從東南亞發往歐洲的貨物,經鄂州中轉後可實現24小時內銜接下一程航班,顯著提升路由靈活性與時效穩定性。
其二,全能型國際貨站高效運營。轉運中心擁有全長52公裡的智能分揀線, 每小時峰值能處理28萬件快遞。貨站配備14條海關智能查驗線,與全自動分揀系統無縫對接,實現「通關—分揀—發運」一體化作業。國際快件從落地到發運的平均處理時間壓縮至2小時以內,極大提升了跨境物流的響應速度。
其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正式啟用。順豐的「前置集貨+集中申報+快速出港」服務模式,可支持9610等跨境電商通關方式,實現清單核放、批量申報,貨物申報效率提升30%以上,合規效率大幅提升。
這三大能力的協同釋放,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務增長。2025 年上半年,順豐在鄂州貨運樞紐的國際貨運吞吐量較 2024 年同期增長超 100%,國際業務進入加速釋放期。
這一趨勢正帶來雙向價值:一方面,客戶通過集中倉儲、就近發貨,顯著降低庫存與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產業集聚持續催生高價值貨源,反哺航空貨運需求,為順豐帶來穩定增長的業務基本盤。
「樞紐帶動產業、產業反哺樞紐」 的正向循環已然成型。多年前種下的那顆種子,如今已結出豐碩果實——鄂州貨運樞紐,不僅是順豐國際能力的「新軸心」,更正在成為中國品牌高效出海的基礎設施級通道。
構建全球供應鏈底座:不止於「快」
國際物流的終極挑戰,從來不是「能不能送出去」,而是能否在正確的時間、以可控的成本、穩定地送達。
而順豐正以鄂州貨運樞紐為戰略支點,通過「樞紐集散 + 全貨機網絡 + 多式聯運 + 海外倉配延伸」的全鏈路布局,構建起面向全球市場的高確定性供應鏈網絡,系統性回應產業出海的關鍵挑戰。
一是多式聯運協同,航空網絡持續加密。
如果說鄂州是這張網絡的「心臟」,那麼覆蓋全球的多式聯運體系,就是輸送能力的「血管系統」。
順豐已形成以航空為核心、海運、陸運、鐵路為補充的綜合運輸能力,極大提升了國際物流的響應速度與運輸的靈活性。
尤其在航空運力方面,順豐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運營全貨機107架(其中自營91架),構建起高密度、高頻次的空中走廊。上半年國際航班量超6800架次,同比增長84%;中國至印度航線單周最高達72班,新加坡、馬來西亞、日韓等主要流向單周達14–24班,高峰期全貨機單周執飛達192班,航網密度妥妥的亞太前列。
這一自主可控的空運能力,有效規避客運航班時刻與載量限制,確保「雙十一」、「黑五」等高峰期間艙位穩定、時效可靠,為客戶提供可計劃的出海節奏。
二是,全球清關能力持續強化。
清關效率是跨境物流的「咽喉」。順豐已在全球79個口岸提供清關服務,其中國內持有10個AEO高級認證資質,海外在13個口岸具備自營清關能力。2025年上半年,順豐在比利時列日建成歐洲首個自營關務口岸,並在鄂州推行跨境電商9610簡易申報模式,進一步提升快件通關效率。
針對大型電子製造設備進口,順豐已完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流向的清關與運輸能力,提供「跨境空運進口—國際國內空空中轉—末端派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滿足高價值、高時效的供應鏈需求。
三是,海外倉資源加速布局。
截至2025年6月底,順豐海外倉儲資源面積超250萬平方米,其中亞太區域超210萬平方米,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主要市場。
這些倉庫不僅支持一件代發、本地配送,還服務於生產供應鏈的備貨、調撥與逆向物流,助力企業實現本地化履約。
可以看到,今天的順豐早已超越快遞公司的角色邊界。
依託鄂州貨運樞紐這一戰略支點,疊加全球航空網絡、自主清關能力、海外倉布局以及數位化供應鏈能力的深化,順豐正在構建一個時效穩定、可靠安全、覆蓋全球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體系。
其背後,是一套融合了全球基礎設施、運力資源、通關能力與服務體系的綜合競爭力。它不是單一能力的疊加,而是樞紐、航線、節點、系統協同運作、數位化能力提升的系統性成果。
未來,隨著鄂州貨運樞紐持續釋放能力,順豐的「空中出海口」將為更多中國企業提供通往世界的確定性通道,助力中國企業高效出海。
而這,或許正是中國品牌全球化最需要的那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