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與沃利諮詢公司合作的研究表明,現階段已有足夠的SAF(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原料,可支持航空業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放。所有可用原料均符合嚴格的可持續性標準,且不會改變土地的用途。
研究指出,利用現有原料用於SAF生產面臨以下重大障礙:
- 技術推廣進展緩慢,限制了可利用多種原料路徑生產SAF的發展。目前,唯一具有商業規模的SAF生產設施使用HEFA技術,例如將廢棄食用油轉化為SAF。-可用的生物質原料不僅航空業需要,其他行業也在競爭。政策必須優先考慮將原料分配給航空等減排難度大的行業。
如國際航協淨零碳排放路線圖所述,航空公司需要5億噸SAF,才能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實現的路徑有以下兩種方式:
- 生物質:預計到2050年,每年有望生產超過3億噸的生物SAF。但其中一部分或將由於與其他行業競爭原料而受限。若能在未來幾十年釋放其他原料,或通過效率提高和技術改進,產能潛力還有望進一步來擴大。- 電轉液(PtL):若2050年SAF的年產量達到5億噸,PtL不可或缺。最大化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物SAF的產量,就能減少e-SAF在彌補產能缺口方面的壓力。
不管哪種場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SAF產量,必須提高轉換效率,加快技術推廣,加強原料物流,並投資擴大所有地區商業設施所需的和更好的基礎設施。
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表示:「我們現在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如果優先考慮SAF生產,那麼原料可用性就不會成為行業脫碳道路上的障礙。有足夠的潛在原料來源,可以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然而,只有大幅加速SAF行業增長,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得立即行動。」
該研究的重點包括:
- 已有充足的可持續原料和SAF生產技術,助力航空業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如果政策和投資得當,到本世紀中葉,生物質原料SAF的年產量將達到3億多噸, e-SAF年產約2億噸SAF。
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 加強原料供應鏈基礎設施,擴大符合可持續標準的新來源,並確保用於SAF生產的原料可供航空運輸業使用。- 加快技術推廣,解鎖新的SAF生產技術,特別是PtL,包括可靠使用低成本可再生電力、氫氣和碳捕獲基礎設施,都是PtL生產方法的一環。
- 協調政府政策,支持創新和投資,創造一個功能齊全的SAF市場,釋放新的經濟機會。
- 凝聚地區領導力,北美、巴西、歐洲、印度、中國和東協被確定為全球SAF產出的主要地區。
- 激活能源行業,投資SAF產能,支持技術商業化,並使其業務戰略與全球脫碳目標保持一致。
國際航協可持續發展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Marie Owens Thomsen表示:「研究報告強調了SAF生產在當地和區域創造就業、刺激經濟和支持能源安全目標方面的機會。政府、能源生產商、投資者和航空部門必須共同努力,降低投資風險,加快推廣。政策確定性和跨部門合作對於獲得我們所需的產量規模至關重要。是時候採取行動了,拖延只會加劇挑戰。」
「研究證實SAF是航空業脫碳所需的解決方案。將SAF原料落實到真正的SAF生產掌握在政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手中,特別是能源部門。研究的結論是呼籲各方加快行動。我們只有25年的時間將可能性化為現實。」 沃爾什補充道。
> 查閱報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