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歐洲檢察官辦公室(EPPO)對外發布通報,繼今年6月「Calypso行動」查扣近500個貨櫃後,後續追查中又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查獲大量來自中國的貨櫃,使此次行動累計查扣貨櫃總數攀升至2435個,箱內電動自行車、服裝、鞋類等商品貨值高達2.5億歐元。
這是歐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次貨櫃查獲行動,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背後隱藏著高達8億歐元的稅務黑洞,相當於歐盟13個成員國全年的文化預算總和。
隨著追查深入,這個活躍8年的跨國犯罪網絡終於浮出水面:2名希臘海關官員偽造文件,4名報關員協同操作,通過低報貨值、虛假流轉等手段,將本應繳納的關稅和增值稅化為烏有。
歐洲首席檢察官Laura Codruta Kövesi強硬表態:「遊戲規則已改,犯罪者再無避風港」。
這個以華人為主導的犯罪網絡,構建了一套近乎「工業化」的逃稅體系:
將實際價值500歐元的電動自行車偽報為100歐元,僅申報真實貨值的10%-15%,以此規避反傾銷關稅和最高27%的增值稅。
在查獲的500個電動自行車貨櫃中,360個完全未申報。
利用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的「清關地-銷售地」分離漏洞,通過29家空殼公司偽造歐盟內部交易發票,以CP42海關程序將繳稅義務無限期延遲。
這些空殼公司平均存活僅24個月,精準規避稅務預警。
貨物實際存入犯罪集團控制的倉庫,經虛假運輸文件分流至法、意等國,通過現金交易流入黑市,利潤再經地下錢莊匯回中國。
面對歐盟的監管鐵腕,跨境企業亟需跳出「灰色思維」:
警惕貨代宣稱的「低稅率清關」,此類服務多依賴虛假申報,一旦被查將面臨貨物沒收、巨額罰款甚至刑事責任。
留存完整的採購合同、物流單據、付款憑證,確保「貨、單、款」一致,應對海關「三證合一」查驗要求。
歐盟《跨境電商增值稅新規》已明確平臺代扣代繳義務,亞馬遜、速賣通等平臺均加強了資質審核,企業需主動同步合規要求。
8億歐元的逃稅損失背後,是少數企業的僥倖心理,卻可能拖累整個行業的信譽。隨著全球貿易監管日益嚴格,「合規成本」本質上是「生存成本」。
對於中國跨境賣家而言,唯有摒棄短期利益誘惑,扎牢合規根基,才能在歐洲市場行穩致遠。畢竟,真正的競爭力從來不是靠逃稅換來的低價,而是產品實力與規則意識的雙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