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科研團隊近期基於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觀測資料發現,目前世界最大冰山「A23a」不斷發生大規模斷裂,面積逐漸減小,近三個月變化尤為劇烈,從年初至今,冰山流失比例達60%。
「A23a」是1986年從南極菲爾希納冰架斷裂形成的巨大冰山,其在威德爾海擱淺了34年。
自2020年起,它開始緩慢移動;2022年末,南極進入夏季,海冰鬆動後,它隨洋流加快漂移,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漂移之旅」。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對「A23a」冰山2023年以來的漂移過程和近期明顯崩解時段進行詳細追蹤監測,捕捉到了它在南大洋中「遷徙」與「瘦身」的全過程。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際用戶服務中心首席專家 鄭照軍:我們利用風雲三號250米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多通道觀測,對這塊冰川的變化跟移動做了一個詳細的監測,提取它的面積跟位置,形成了2023年到2024年這兩年的一個監測圖像。
在2023年初,它的面積是4035平方公裡,到了年底它的面積衰減了3%。在2024年它進一步減少了8%,面積達到3544平方公裡,同時它也移出了威德爾海進入到西風漂流帶。在2025年,這塊冰山迅速地發生移動,在這一年當中內它的面積減少了60%。
專家:最大冰山消融引發連鎖影響
專家介紹,「A23a」的加速消失,已對生態、氣候及航運安全產生連鎖影響。
生態方面,「A23a」崩解融化時會向海洋釋放封存已久的營養物質,雖可能短期刺激藻類繁殖,卻會打破原有生態平衡。更直接的是,巨大的冰山及其碎塊可能阻擋企鵝、海豹等生物的覓食路線,影響它們獲取食物。
氣候方面,「A23a」融化釋放的約萬億噸淡水進入南大洋,可能干擾溫鹽環流等重要洋流系統。
在航運安全上,「A23a」崩解產生無數冰山碎塊,這些碎塊對南大西洋和南喬治亞島附近航道構成嚴重威脅,直接影響航運與漁業作業安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