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ZME Science報導,商業航空已是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當飛機即將墜毀這種極端罕見情況發生時,所有生還賭注都將失效。此時倖存機率微乎其微。但兩位年輕的印度工程師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大幅提升空難生還率呢?
△來源:Srinivasan和Wasim/REBIRTH計劃
他們的答案是「REBIRTH(重生)計劃」——一種能在觸地前數秒內膨脹成「米其林輪胎先生」狀防護繭的飛機。這項由印度比爾拉理工學院工程師Eshel Wasim和Dharsan Srinivasan創造的發明,已入圍2025年詹姆斯·戴森獎(James Dyson Award)決賽。他們稱之為「首個AI驅動的空難生存系統」。
悲劇催生的發明
這個創意源於一起空難事件引發的悲痛。今年初,印度航空171航班從艾哈邁達巴德起飛前往倫敦。三十秒後,燃油控制開關神秘斷開導致引擎動力喪失。這是十年來最致命的空難事件,機上242人僅1人生還。
Srinivasan的母親始終無法擺脫事件陰影,不斷想像乘客的經歷。「那種無助感縈繞著我們。為什麼沒有針對失事後的生存系統?」他在戴森獎申請材料中解釋道。Wasim同樣深受觸動:「我母親無法入睡,她不斷想著乘客和飛行員在明知無路可逃時感受到的恐懼。」
這種難以承受的無助感促使Srinivasan和Wasim二人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設計。「REBIRTH計劃不僅是工程創新,更是對悲痛的回應。它承諾生還可以通過計劃實現,在失敗後仍能擁有第二次機會。」
飛機安全氣囊運行原理
△來源:Srinivasan和Wasim/REBIRTH計劃
REBIRTH系統在飛機離地瞬間即開始工作。傳感器網絡持續監測高度、速度、引擎狀態和飛行員反應,機載AI實時處理數據。當系統判定3000英尺以下墜毀不可避免時,會在兩秒內啟動。
安全氣囊從機頭、機腹和機尾爆開,機身向外膨脹直至整架飛機宛如一個飛行的充氣城堡。多層氣囊採用凱夫拉、TPU和柴隆纖維製造,內襯「非牛頓流體」——這種材料在突然受力時會變硬。模擬測試顯示該設計能減少60%以上的衝擊力。
若引擎仍在運轉,將自動啟動反推裝置使速度降低20%;若引擎失效,氣體助推器會激活以減緩下降速度並穩定機身。撞擊後系統會發射紅外信標、GPS坐標和閃光信號——外加亮橙色塗裝——確保救援人員能夠快速發現生還者。
兩位發明者表示:「這是在萬不得已時為最壞情況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