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國際海運巨頭中遠海運與深圳港集團再攜手,重構大灣區港航生態(雙輪驅動,鏈通全球)-快遞搜
2025 年 9 月 15 日,中國航運巨頭中遠海運集團與深圳港集團聯合宣布兩大重磅合資項目:共同組建深圳中遠海運智慧供應鏈有限公司,並由中遠海運戰略入股深汕港口投資公司。這一 「股權綁定 + 業務協同」 的深度合作,並非簡單的資源疊加,而是雙方繼 2024 年資本互滲、戰略籤約後的又一關鍵落子,標誌著其合作從 「港口層面」 躍升至 「供應鏈生態層面」,通過錨定跨境電商與汽車出口兩大核心賽道,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全球物流樞紐注入強勁動能。 一、戰略落地:雙項目並行的生態布局藍圖 此次合作以 「雙核驅動」 模式展開,通過設立智慧供應鏈公司與入股滾裝港口兩大抓手,精準覆蓋 「港口後方服務」 與 「特色產業通道」,構建起 「倉儲 + 物流 + 港口」 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一)後方樞紐:打造鹽田港供應鏈 「超級節點」 中遠海運與深圳港集團聯合中交四航局等夥伴,共同出資 10 億元成立深圳中遠海運智慧供應鏈有限公司,其中中遠系持股 67%、深圳港物流集團持股 23%。該公司並非傳統倉儲企業,而是定位為鹽田港周邊貨物的集疏運核心樞紐,計劃建設涵蓋通用倉儲、低溫冷庫、海關監管、國際集拼等功能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這一布局精準契合鹽田港的戰略定位 —— 作為承擔全國 1/4 對美貿易量、廣東 1/3 外貿進出口量的核心港口,鹽田港已成為華南跨境電商首選出海通道,開通多條電商快線。新公司將依託港口優勢,提供 「裝卸 - 倉儲 - 配送 - 代理」 一體化服務,尤其針對跨境電商貨物的時效性需求,實現 「港到倉」 無縫銜接,大幅縮短集疏運周期。例如,以往需經多方周轉的跨境電商包裹,未來可直接在園區完成分揀、集拼後快速通關裝船,物流效率預計提升 30% 以上。 (二)前方埠:加碼華南汽車滾裝樞紐港 同日,中遠海運(廈門)有限公司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深圳港集團旗下深汕港口投資公司,持股 20%,增資款專項用於小漠港二期項目建設。這一合作直指中國汽車出口的爆發式需求,小漠港作為深圳港首個汽車專用滾裝碼頭,其二期工程將把現有泊位升級為專業滾裝泊位,可滿足兩艘 9200 車位滾裝船同時作業,投產後年裝卸能力將達 100 萬輛,劍指 「華南汽車滾裝外貿樞紐港」。 此次入股形成了 「資本 + 業務」 的雙重綁定:中遠海運旗下中遠海特不僅是滾裝運輸主力企業,深圳港集團此前已斥資 10 億元入股中遠海特成為第二大股東。這種聯動意味著小漠港可直接對接中遠海特的全球滾裝船隊,為國產汽車提供 「工廠 - 港口 - 海外經銷商」 的全鏈條運輸服務,助力深圳打造 「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三)協同基礎:股權互滲的深度信任網絡 此次合作並非 「從零開始」,而是基於雙方長期構建的資本紐帶。2024 年 11 月,中遠海控斥資近 10 億元入股鹽田港成為第二大股東;2025 年 3 月,深圳港集團反向入股中遠海特,形成 「你中有我」 的股權結構。這種資本層面的深度協同,為業務合作掃清了利益壁壘,使智慧供應鏈園區與小漠港項目能夠快速整合雙方資源 —— 中遠海運的全球航線網絡與深圳港的本地樞紐優勢得以無縫銜接。 二、動因解析: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必然選擇 中遠海運與深圳港集團此時深化合作,是響應國家戰略、適配市場需求與破解行業痛點的三重必然,背後暗藏清晰的戰略邏輯。 (一)錨定國家戰略:服務大灣區 「雙循環」 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其 「建設國際航運物流樞紐」 的定位為雙方合作提供了政策坐標。2023 年 6 月,中遠海運已與深圳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提出構建 「航運 + 物流 + 港口」 三位一體模式。此次雙項目落地,正是對這一戰略的具體踐行:智慧供應鏈公司強化 「國內國際雙循環」 的物流支撐,小漠港則暢通 「中國製造出海」 的特色通道,二者共同服務於大灣區 「物流中心」 建設目標。 (二)搶抓市場紅利:鎖定跨境電商與汽車出口賽道 合作精準踩中兩大高增長市場的 「風口」。在跨境電商領域,深圳作為 「跨境電商之都」,2024 年出口額持續保持 20% 以上增速,傳統物流模式已難以匹配 「小批量、高頻次」 的出貨需求,智慧供應鏈園區的 「集拼 + 快速通關」 能力恰好填補了市場空白。 在汽車出口領域,中國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汽車出口第一,2024 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 50% 以上,華南地區作為汽車生產重鎮,亟需專業滾裝港口與全球運輸網絡支撐。小漠港的升級與中遠海運的運力加持,將大幅降低車企出口物流成本,形成 「深圳製造、深圳出海」 的產業閉環。 (三)破解行業痛點:重構港航協同效率 長期以來,港口與航運企業存在 「信息孤島」「環節割裂」 等問題,導致貨物從工廠到海外客戶的全鏈條效率受限。例如,跨境電商貨物常因港口與倉儲銜接不暢延誤船期,汽車出口則面臨 「碼頭裝卸能力不足、運輸航線分散」 等難題。 此次合作通過 「股權綁定」 打破組織壁壘,實現 「港口運營數據」 與 「航運調度信息」 的共享:小漠港的船舶靠泊計劃可提前與中遠海特的船隊調度同步,智慧供應鏈園區則能根據鹽田港的船期動態調整倉儲分揀節奏。這種協同將推動 「港航一體化」 從概念走向現實,為行業提供效率優化範本。 三、生態影響:多方共贏的港航價值重構 此次合作如同投入港航生態的 「石子」,其影響已超越雙方本身,對企業、產業與區域發展產生深遠的連鎖反應。 (一)企業端:降本增效的雙重紅利 對跨境電商企業而言,智慧供應鏈園區的 「一站式服務」 將大幅壓縮物流環節。以往需對接倉儲、貨代、報關等多個主體,如今可實現 「單點對接、全程託管」,綜合物流成本預計降低 15%-20%,尤其利好中小電商賣家。 對汽車企業而言,小漠港的專業化服務與中遠海運的全球航線形成 「組合優勢」。例如,比亞迪、廣汽等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可直接通過小漠港裝船,藉助中遠海特的船隊直達歐洲、東南亞港口,運輸周期縮短 7-10 天,且能通過規模化運輸降低單位成本。 (二)產業端:加速港航業數位化與專業化轉型 智慧供應鏈公司的運營將深度融合數位化技術,預計引入區塊鏈無紙化放貨、電子提單等系統,這與中遠海運在大灣區已推廣的駁點無紙化項目形成呼應,推動華南港航業數位化覆蓋率進一步提升。而小漠港的專業化升級,則填補了華南地區大型汽車滾裝樞紐的空白,帶動船舶代理、港口機械、汽車物流等上下遊產業集聚,形成千億級汽車出口服務生態圈。 (三)區域端:強化大灣區全球物流樞紐地位 兩大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鞏固深圳港的核心競爭力:鹽田港通過後方供應鏈樞紐提升貨物吞吐效率,小漠港則通過汽車特色業務拓展港口功能邊界,使深圳港從 「綜合貨櫃港」 向 「多功能產業服務港」 轉型。同時,藉助中遠海運的全球航線網絡,大灣區的物流服務可直達全球主要貿易節點,推動 「灣區製造」 與 「全球市場」 的高效連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國際一流灣區」 提供堅實支撐。 四、前景展望:從雙項目到全域生態的進化 此次合作只是中遠海運與深圳港集團生態布局的 「起點」,隨著項目落地與協同深化,其影響力將向更廣闊領域延伸。短期來看,智慧供應鏈園區預計年內建成投用,可服務超 500 家跨境電商及外貿企業;小漠港二期有望在 2026 年竣工,屆時將承接華南地區 40% 以上的汽車出口量。 中期來看,雙方可能將 「鹽田港 + 智慧供應鏈」 模式複製至蛇口、南沙等其他大灣區港口,構建全域覆蓋的倉儲物流網絡;在汽車出口領域,依託小漠港打造 「汽車出海 + 海外服務」 的全鏈條平臺,提供海外倉儲、售後物流等增值服務。 長期來看,合作有望從 「物流領域」 延伸至綠色能源、金融創新等更多維度 —— 例如探索港口光伏供電、航運碳配額交易、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實現 「港航生態 + 綠色金融」 的深度融合。 從本質上看,中遠海運與深圳港集團的再度攜手,是中國港航企業從 「規模競爭」 轉向 「生態競爭」 的縮影。通過整合港口、航運、物流等核心資源,雙方正構建起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不僅將重塑大灣區港航格局,更將為中國物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供 「本土化協同」 的全新範本。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將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百餘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