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印發《浙江省物流倉儲「標準地」工作指引(2025)(試行)》,通過建設物流倉儲「標準地」,來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物流行業舒「筋」活「絡」。
簡單來說,物流倉儲「標準地」就是通過明確用地準入、監管及綜合評價標準,為物流行業量身定製出一套土地要素保障機制,讓物流倉儲成本更低、運轉更有效率。
比如在成本上,《工作指引》明確物流倉儲「標準地」出讓底價參照周邊同等地段工業用地價格,直接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再如效率上,《工作指引》將「物流強度」納入核心考核指標(如商貿物流類項目需達到≥880萬噸/km2?年),這一指標直指貨物周轉效率,倒逼企業引入智能分揀系統、建設自動化倉儲設施、推行集約化運營模式,從根本上減少倉儲空置率與資源浪費,讓「貨物快進快出」成為常態。
此外,《工作指引》結合浙江 「浙東沿海港口經濟帶、浙中產業集聚帶、浙西生態經濟區」 的區域差異,設置了1、0.9、0.8、0.7四檔區域修正係數,動態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強度與畝均稅收指標,既避免了欠發達地區因指標過高難以落地的困境,也確保了改革在全省範圍內均衡推進,進一步放大社會物流降本的整體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