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遊四川段,一批批老舊運輸船舶陸續退出航線,取而代之的是以LNG、電力等清潔能源為動力的新型船舶。日前,記者從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獲悉,今年,全省將完成233艘老舊營運船舶的拆解,並推動新能源船舶數量突破100艘。作為擁有豐富水資源的千河之省,四川水運的綠色轉型對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四川啟動「綠水綠航綠色發展五年行動」,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共推進33項重點任務。截至2024年,全省已拆解老舊營運船舶140艘。隨著政策推進,今年,國家安排四川省船舶拆解補助資金1.57億元,預計完成233艘老舊營運船舶的拆解。四川創新實施全省統一的拆解船舶動態清單制度和「一船一檔」管理模式,實現對船舶狀態與拆解進度的實時監控。省航務海事管理中心建立「現場+內務」雙線專人負責機制,通過外場監督指導和內部流程審批並行,有效壓縮手續辦理時間,同時強化安全環保管控,保障補助資金精準、及時發放。在加速淘汰老舊船舶的同時,四川積極發展新能源船舶,推動運力結構綠色轉型。「十四五」以來,全省新能源船舶數量實現從個位數到規模化的躍升,預計2025年底將突破100艘。目標如何實現?今年以來,船舶「綠色煥新」行動正不斷加碼。2月,四川鑫望達船務有限公司20艘LNG單燃料內河多用途船開工建造,預計今年9月和11月分兩批交付試航。全部投運後,將為達州新增中長途運力20餘萬載重噸,增加貨物周轉量40餘億噸公裡,年減排碳超4000噸。5月,四川省首批電動貨船「川港001」「川港002」在嘉陵江投運,該型船舶具備「低碳高效、油電混合」的典型特徵,被譽為「長江綠色航運新標杆」……在技術儲備方面,2020年起,四川在廣元、樂山、眉山等地率先開展新能源船舶試點,建成20艘磷酸鐵鋰電池動力客船,為鋰電池船舶推廣積累了經驗。結合「平安渡運」工程,四川研發並推廣應用了20、30、60客位純電池動力渡船,可適應不同航道條件需求。(艾可華 田欣茹 川觀新聞記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