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採集周邊環境數據、智能計算灑水量、兩臂噴淋伸展收放自如……近日,唐山港京唐港區迎來一名特殊「新員工」——一臺集「靈敏感知、快速決策、有力執行」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機器人。這臺機器人具有全程自主運行能力,噴淋總體面積可達9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可應用於貨垛掃描、皮帶巡檢等不同作業需求。目前,這臺智慧生態機器人已經在京唐港區專業礦石碼頭成功「上崗」。
機器人搭載紅外熱成像、雷射掃描和雷達測距技術,具備高精度風險研判能力,可對捕捉到的人、車誤入等風險進行精確分析與甄別,達到精準避障效果。集成AI大模型運算,能夠科學識別貨垛表面溼度、垛位垛形、周邊溫度,綜合當天日照、風速等情況,計算出貨物表面含水率,根據含水率數值高低,自動安排噴淋作業,全程不需要人工幹預,每年可節省維護運營人工工時8500小時。
「智慧生態機器人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其硬朗風格的機械結構上,更藏在它『會思考、能判斷、行動快』的智慧內核裡。」唐港股份礦石碼頭公司副總經理荊彥明指著一旁正在噴淋的機器人介紹。此時,機器人已經行進半程,在高矮不一的貨垛旁,大臂斜放、微收,伸展自如,一道道細密的「水霧」從大臂下方均勻地噴灑下來。「摺疊臂的設計,可以根據貨垛高度調整姿勢,臂架展開長度達到30米以上,實現貨垛噴淋全覆蓋,有效彌補了傳統噴淋作業覆蓋不均勻、噴灑不及時的短板,極大地提升了作業效率。」荊彥明說。
當科技創新的浪潮湧向港口的四面八方,推動的不僅是某一領域的躍進,更是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
近年來,唐港股份以智慧港口建設為切入點,紮實推動港口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無人機巡垛、水域機器人探傷、四足仿生機器人巡檢,「魔幻」作業場景背後,是科技照進現實的真實寫照。專業散貨碼頭智能化升級改造有序推進,遠程自動化操控技術突破地理位置限制,實現港口作業半徑幾何級擴展。智能理貨系統研發投用,使企業成為環渤海港口首家應用無人化智能理貨系統的先行者。5G、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不斷改變著港口的發展品質,進一步夯實了京唐港區未來發展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