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重慶主城區最高氣溫突破40℃,而石柱黃水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日均氣溫僅20℃。來自重慶渝北的遊客陳瑜感嘆:「黃水不光涼爽,耍事也多,白天逛非遺市集,晚上看擺手舞和煙花秀,全家人都很盡興。」
這座曾經鮮為人知的偏遠小鎮,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熱門避暑勝地。黃水鎮副鎮長範毅介紹,黃水吃上旅遊和避暑這碗飯,不過是近20年的光景。開了十幾年農家樂的譚地剛也見證了當地旅遊產業「從無到有」的歷程。「當時遊客並不多,大多是石柱本地人來吃個飯、歇個涼就下山。經常有客人問我附近有啥好耍的,我也答不上來。」那時的黃水,旅遊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特色景點和豐富的旅遊體驗項目,難以吸引外地遊客。
改變始於一系列有力舉措。月亮湖景區、畢茲卡綠宮等4A級景區相繼建成,讓黃水的旅遊品質實現質的飛躍;森林露營、土家非遺表演、中醫藥市集……不斷豐富的多元化體驗滿足了遊客的個性化需求。2022年,渝利鐵路黃水站正式建成投用,從重慶北站乘坐動車到黃水站僅需1.5小時,為當地旅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黃水成功升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黃水的魅力,不止於清涼氣候。這裡物產豐饒、文化深厚。作為「中國黃連之鄉」,全國60%的黃連產自於此;石柱還擁有「土家文化、巴鹽古道文化」兩大特色文化名片,孕育了土家囉兒調、玩牛、吊腳樓營造技藝等3項國家級非遺和22項市級非遺。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黃水的「涼資源」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熱經濟」。「近年來,我們通過『旅遊+』模式,深度融合特色物產、非遺與自然生態,構建起了集康養度假、文化體驗、生態觀光於一體的全域旅遊體系。」石柱縣文化旅遊委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譚祥宇表示,以黃連為例,當地在獨特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打造黃連研學基地,讓遊客了解黃連種植歷史、環境及炮製工藝,體驗農耕樂趣。此外,當地還創新推出黃連洗漱用品「美伴旅」等產品,提升旅遊消費附加值,進一步推動了黃連產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中國避暑養生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黃水憑藉「氣候+物產+文化+配套」的四重優勢,吸引了大批銀髮群體前來居住。來自重慶九龍坡區的易阿姨說:「這裡熱鬧,醫療配套也不錯,很適合我。」為了提升康養服務水平,黃水今年增派27名山東協作及重慶「潮汐式」醫療援助專家,新建專科門診和500平方米醫療區,重醫康復醫院增設外科門診及住院病區。同步推出中醫藥市集、專家義診、黃連膏方等特色康養項目,讓遊客在避暑的同時享受專業養生服務,實現「避暑+康養」雙重體驗。
石柱以清涼氣候為切入點,以避暑經濟為槓桿,成功撬動了農業、文化、旅遊、康養的深度融合。石柱縣副縣長譚祥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從『重建設』向『重管理』轉變、從『抓創建』向『抓運營』轉變,實施管理、設施、服務、產品、運營五大提升行動,持續擦亮黃水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金字招牌』。」
(本報記者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