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內蒙古:科技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帳上」__快遞搜
◎本報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王 丹 6892.3萬元補助資金已精準落地,856個技術交易項目獲得有力支撐……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正式公布2025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技術交易後補助項目清單。「真金白銀」的支持讓政策從「紙上」落到「帳上」,成為撬動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點。 技術交易後補助,是指對已在內蒙古自治區內企事業單位完成的有償技術轉移轉化交易及相關服務給予的激勵性、普惠性補助,分為交易方後補助和服務方後補助。補助主要面向自治區內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的三類主體:科技成果需求方、科技成果供給方以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作為一項兼具激勵性與普惠性的創新政策,技術交易後補助正通過精準滴灌,為內蒙古企業的技術升級注入活力,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企業迎來「及時雨」 夏秋之交,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內蒙古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宇保靈」)的全球最大口蹄疫滅活疫苗生產車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智能製造總控室。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各項數據實時更新,疫苗純化的進度、合格率等關鍵信息清晰可見。 這樣的智能化生產場景,正是金宇保靈在技術研發領域持續發力的註腳。近年來,金宇保靈的「朋友圈」與「成果單」同步擴容,與廣東藍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推進豬偽狂犬複製缺陷型mRNA合作開發項目,讓疫苗研發跳出傳統路徑,更快激發機體免疫應答;與上海藍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籤訂非洲豬瘟mRNA疫苗合作開發協議,瞄準養殖業「心腹大患」,用前沿技術為防控非洲豬瘟築起新屏障……這些合作讓金宇保靈在技術研發中少走了許多彎路,推動成熟技術向產業價值轉化。 正當企業全力推進項目之際,自治區科技廳的143.6萬元技術交易後補助資金,如同「及時雨」般為企業提供了關鍵支持。「每一分補助都會用在技術攻堅的刀刃上。」金宇保靈項目負責人王華介紹,這筆資金將定向投入研發項目續建與產能穩步爬坡。未來,這些技術成果將守護畜牧養殖產業鏈的健康運轉,為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底氣。 補助政策「量體裁衣」 從抗生素原料藥研發到稀土冶煉,從傳統製造業到金融信息化領域,內蒙古通過技術交易後補助政策精準分類補助機制,有效激發不同行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活力,引導企業將資金投向技術升級關鍵領域,推動創新要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醫藥化工領域,聯邦製藥(內蒙古)有限公司將補助投入到產品工藝升級與綠色技術引進兩大方向。「我們計劃將補助資金用於青黴素類原料藥生產線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和環保資源循環利用,以實現節能降耗。」該公司副總經理花遠志介紹,政策紅利將加速推動產品質量從「合格」向「優質」跨越,進一步鞏固企業在全球抗生素原料藥領域的優勢。 稀土產業同樣受益匪淺。技術交易後補助不僅減輕了企業創新投入壓力,更堅定了其深耕技術創新的信心。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補助資金定向投入稀土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中,重點圍繞稀土冶煉分離、稀土金屬及合金、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終端應用開展攻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郭昱說:「這筆資金將用於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活動,希望增加稀土產品附加值。」 金融領域的數位化轉型則上演著「小投入撬動大變革」的生動實踐。內蒙古農商銀行13個信息化合同獲得技術交易後補助,共計獲得補助款126.3萬元。這筆補助資金先後用於容災格局建設和業務數據技術一體化中臺體系建設,實現系統抗風險能力躍升,業務流程高效協同,數據價值深度挖掘。 「不同行業的創新需求千差萬別,補助政策必須『量體裁衣』。」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處長金龍介紹,技術交易後補助實行分類精準施策,對製造業企業重點補助綠色工藝、智能裝備引進;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對服務業側重數位化轉型項目,確保每一分補助都用在創新「關鍵處」。 成果轉化全鏈貫通 「過去,高校的先進科研平臺與企業的產業化需求之間總隔著一道『玻璃門』,技術交易後補助像一把鑰匙,幫我們打開了資源整合的通道。」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曙紅介紹,藉助技術交易後補助的「東風」,公司的「精準營養與代謝健康」項目將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產業優勢深度融合,讓「精準營養」從科研概念變為市場產品,為乳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該項目圍繞腸道菌群新機制靶點與血糖健康等代謝需求,構建了「機制研究—功能驗證—產品開發」的全鏈條研發體系。劉曙紅說,藉助補助資金,公司成功整合了北京大學體外高通量篩選平臺與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臨床功效驗證平臺的資源,將原本分散在高校的科研資源「為我所用」。 劉曙紅告訴記者,該項目涉及的跨機構合作中,平臺對接、技術適配、臨床驗證等環節均需持續資金支持,而技術交易後補助資金的注入,降低了企業的創新風險。資金使用精準指向了轉化關鍵環節:一方面用於高校科研平臺的技術適配改造,讓實驗室設備能兼容企業的產業化標準;另一方面補貼臨床功效驗證的樣本採集與數據分析成本,確保研發成果既科學嚴謹,又貼近市場需求。 「有了政策支持,我們才敢於瞄準『無人區』。」劉曙紅說,補助帶來的底氣讓項目團隊下定決心攻克「個體差異化營養需求」這一行業難題,為產品精準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這些生動實踐,正是技術交易後補助暢通轉化鏈條的縮影。該政策支持企業整合外部技術資源,不僅使單個項目受益,更在區域內形成「高校出成果、企業做轉化、市場給反饋」的良性循環。 金龍表示,技術交易後補助的意義遠不止資金支持。對企業而言,它是「用準政策」的指引,通過規範技術交易流程、完善績效自評機制,倒逼企業建立更科學的創新管理體系;對產業而言,它是「鏈式升級」的紐帶,推動技術、資金、人才向優勢產業集聚;對區域發展而言,它更是「創新生態」的基石,讓內蒙古從「資源依賴」轉向「技術驅動」的路徑越發清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