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運市場風雲變幻之際,馬士基在亞洲區內航線的運力布局正發生著重大變革。根據 Alphaliner 的最新統計數據,過去 12 個月堪稱馬士基在亞洲區內航線的 「運力擴張期」,其運力投放大幅增加了 100000TEU。截至 2025 年 8 月,馬士基在該市場的運力已攀升至 29.8 萬 TEU,與之前相比,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 52%,這一增長速度在行業內十分矚目。
馬士基運力的迅猛增長並非孤立現象。同屬 「雙子星」 聯盟的赫伯羅特,在亞洲區內航線的運力增長同樣呈現爆發式態勢。在一年的時間裡,赫伯羅特的運力幾乎翻了一番,增幅高達 97%。Alphaliner 在最新的市場周報中深入剖析了這一現象,指出 「雙子星」 聯盟的組建是推動這兩大巨頭運力大幅增長的核心驅動力。為了更好地實現軸輻式航線網絡,聯盟促使他們在亞洲運營更多的區域支線。這種戰略布局的調整,旨在通過優化航線網絡,提升貨物運輸的效率和覆蓋範圍,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目前,亞洲區內航線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且競爭激烈的態勢。從整體運力規模來看,市場總運力約為 240 萬 TEU。在眾多航運公司中,中遠海運以 30 萬 TEU 的運力規模,暫時位居運力榜首位。儘管馬士基目前在運力數值上稍落後於中遠海運,但考慮到其迅猛的增長速度,二者之間的差距正逐漸縮小。而赫伯羅特等其他航運公司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充滿變數。
從市場潛力和貨運需求角度分析,亞洲區內航線展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據 Alphaliner 估算,該航線的年貨運量已超 6000 萬 TEU,遠超跨太平洋航線的 2500 萬 - 3000 萬 TEU 以及亞歐航線的 2400 萬 - 2600 萬 TEU。並且,亞洲區內航線的貨運需求仍在持續上揚。隨著東協整體 GDP 增速預計持續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其經濟的蓬勃發展將帶動更多的貿易往來,從而增加對航運運力的需求。印度近年來在製造業和消費領域迅速崛起,正逐步成為重要的製造與消費中心,這無疑為亞洲區內航運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從單純的出口大國逐漸向進出口並重的方向發展,這一轉變過程中,無論是原材料進口還是製成品出口,都為亞洲區內航線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與此同時,眾多企業實施 「中國 + 1」 的製造戰略,將生產逐步分散至越南、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國家。這種產業轉移趨勢重塑了亞洲地區的貿易版圖,各新興製造業國家之間以及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量不斷增加,進而促使市場運輸需求持續攀升。有分析師基於當前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十年內,亞洲區內航線市場貨量有望達到 8000 萬 TEU。
從運費層面觀察,在跨太平洋航線、亞歐航線等傳統主幹航線運費表現疲軟的當下,亞洲區內航線運費卻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良好勢頭。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亞洲區內航線運價指數同比上漲 11.43%。英國航運數據服務機構 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 的統計結果也表明,2025 年以來,亞洲區內航線實際運費同比增長幅度在 15%-25% 之間。運費的穩定增長不僅反映出市場對運力的強勁需求,也為航運公司在該區域的運力投入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
馬士基等航運巨頭在亞洲區內航線大規模增加運力,勢必會對市場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企業加碼這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班輪巨頭憑藉在航線網絡、單位成本、服務質量等方面的顯著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這對於眾多中小企業而言,無疑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各市場參與方需要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徑。例如,中小企業可以專注於特定的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或者通過優化內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以價格優勢吸引客戶。只有打造出難以替代的經營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從容應對巨頭企業帶來的挑戰,共同推動亞洲區內航運市場朝著更加多元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