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10時,廣東省清遠市石角乘龍造船廠內機械轟鳴,華南地區首批內河甲醇單一燃料動力集散兩用船正式開工建造。該批船舶建成投用後,將主要服務於珠江水系運輸,為區域內河航運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此次開工建設的甲醇燃料動力船舶,不僅是華南地區內河航運領域綠色轉型的重要裡程碑,也是我國內河第二批該類新能源船舶,標誌著我國內河新能源船舶應用正式由「試點探索」階段邁入「批量推廣」新階段,對推動航運業落實「雙碳」目標具有深遠意義。綠色甲醇已成為當前航運業能源轉型的重要選擇。因其具備技術成熟度高、基礎設施改造成本低、安全性能良好、加注便捷等綜合優勢,被公認作為現階段最具可行性的清潔燃料之一。航運綠色轉型,安全與監管必須先行。甲醇作為易燃易揮發燃料,其在船舶建造、運營過程中的儲存、使用和管控,均需嚴格執行更高標準的安全規範。為此,清遠海事部門提前介入、精準施策,多措並舉強化全鏈條安全監管:一方面,著力提升海事執法人員專業能力,組織開展甲醇燃料特性、國際國內安全標準及應急處置等專項培訓,全面增強現場監管水平;另一方面,系統健全新能源船舶監管機制,重點聚焦船舶建造檢驗及後期運營等環節,加強對甲醇燃料儲存系統、輸送管路、洩漏防護裝置等關鍵設施的安全性檢查,切實防範潛在風險。同時,成立甲醇船舶監管專題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企業座談、專家諮詢等方式,結合清遠水域航道條件、港口布局等地域特點,深入摸清甲醇在船舶領域應用的實際需求與突出問題,為後續甲醇燃料動力船舶準入、運營及加注作業的全流程監管提供堅實的決策依據,更通過提前明確發展方向與標準要求,為航運企業布局甲醇船舶業務、規範運營管理提供了精準的行動指引。目前,清遠海事局已與該船舶建造企業、設計單位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從源頭參與船舶合規性設計和建造流程監督,確保船舶自開工之日起即處於規範、可控、安全的監管環境之中,以實際行動為國家「雙碳」戰略在航運領域的落地提供堅實保障。全媒記者 龍巍 通訊員 陳潔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