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國際空運市場「淡季不淡」:跨境電商備貨帶動貨量回升-快遞搜
每年 7-8 月本是國際空運市場的傳統淡季,受製造業生產放緩、貿易活動減少等因素影響,貨量與運價往往呈現回落趨勢。但今年這一規律被打破 —— 最新行業數據顯示,7 月全球國際空運貨量同比增長 9.2%,環比提升 5.6%,部分熱門航線艙位利用率甚至超過 85%,呈現出顯著的 「淡季不淡」 特徵。業內分析指出,跨境電商平臺的旺季備貨潮成為推動空運貨量逆勢回升的核心動力,疊加供應鏈調整與政策紅利,共同重塑了淡季市場格局。 跨境電商備貨潮:從 「錯峰布局」 到 「剛需驅動」 全球跨境電商的 「旺季周期」 提前啟動,是拉動空運需求的直接原因。每年 9 月至次年 1 月是歐美市場的消費旺季,涵蓋 「黑五」「網一」、聖誕及新年促銷,而跨境電商平臺與賣家通常提前 2-3 個月啟動備貨,以規避旺季物流擁堵風險。今年,以亞馬遜、Temu、SHEIN 為代表的平臺進一步拉長備貨周期,6 月底便開啟大規模補貨,直接帶動 7-8 月空運需求集中釋放。 從貨流結構看,3C 電子產品、家居用品、時尚服飾成為備貨主力。深圳機場數據顯示,7 月該機場跨境電商空運貨量達 2.1 萬噸,同比增長 42%,其中智慧型手機配件、小型家電的空運量佔比超 35%;上海浦東機場至歐洲的空運專線中,家居裝飾類貨物貨量環比增長 38%,主要為跨境賣家針對歐洲冬季家居消費需求的備貨。此外,「即時消費」 趨勢下,美妝個護、季節性戶外用品等小批量、高頻次訂單增多,這類貨物對時效要求嚴苛,空運成為首選運輸方式,進一步推高了淡季貨量。 跨境電商的 「全球倉配」 模式也放大了空運需求。為提升本地配送時效,頭部平臺紛紛加碼海外倉建設,而海外倉的補貨需求多依賴空運完成。例如,Temu 在德國、美國的海外倉 7 月空運補貨量同比增長 65%,通過 「中國直飛 + 海外倉調撥」 的模式,確保商品能在 48 小時內送達歐洲消費者手中;SHEIN 則針對東南亞市場的 「快時尚」 需求,通過廣州至新加坡、吉隆坡的空運專線每周補貨 3-4 次,單月空運貨量突破 1.2 萬噸。 供應鏈調整:製造業轉移與區域貿易激活新增量 除跨境電商外,全球供應鏈的區域調整也為淡季空運市場注入了新動力。隨著東南亞製造業持續升級,當地電子組裝、紡織加工等產業對原材料與零部件的進口需求激增,而這類貨物多通過空運實現 「即時補給」。7 月,中國至越南、泰國的空運航線貨量同比分別增長 32%、28%,主要貨物為電子晶片、紡織面料等;越南至歐美的返程空運貨量也同步提升,搭載的多為當地組裝完成的智慧型手機、服裝成品,形成 「雙向貨流」 格局。 RCEP 等區域貿易協定的深化實施,進一步降低了區域內空運貿易的成本。在 RCEP 框架下,東協國家對中國的機械零件、汽車配件等貨物關稅減免幅度達 50%-80%,推動這類高附加值貨物的空運需求增長。7 月,中國至馬來西亞的空運貨量中,汽車傳感器、發動機零件佔比提升至 25%,同比增長 40%;同時,東協國家的熱帶水果、生鮮產品通過空運進入中國市場的量也顯著增加,藉助 「冷鏈空運 + 快速清關」 模式,7 月榴槤、山竹等水果的空運進口量同比增長 35%,填補了部分傳統工業品貨量的淡季缺口。 運力與運價:供需緊平衡下的市場聯動 面對淡季貨量的意外增長,航空公司迅速調整運力布局,但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7 月,全球主要航司共加密 18 條國際空運航線,其中中國至歐美、東南亞的航線佔比超 60%—— 中國國航加密北京至法蘭克福的貨運航班至每周 5 班,南方航空新增廣州至曼谷的跨境電商空運專線,聯邦快遞則提升上海至洛杉磯的貨機班次至每日 1 班。儘管運力有所增加,但熱門航線艙位仍供不應求,上海至倫敦的空運艙位預訂周期從以往的 3-5 天延長至 7-10 天,部分貨代企業甚至推出 「艙位預售」 服務。 運價隨之呈現結構性上漲。7 月,中國至歐洲的空運運價環比上漲 8.5%,至北美航線運價環比上漲 6.2%,而跨境電商集中度較高的 「中國至東南亞」 航線運價漲幅達 12%。不過,與往年旺季相比,當前運價仍處於合理區間,並未出現大幅暴漲 —— 主要原因在於航司通過 「動態調艙」 優化運力配置,例如將客機腹艙的閒置運力轉向跨境電商貨物運輸,既提升了運力利用率,也緩解了運價上漲壓力。 企業應對:從 「被動適應」 到 「主動規劃」 面對 「淡季不淡」 的市場變化,外貿與物流企業紛紛調整策略以降低成本、保障時效。跨境電商賣家普遍採取 「分批次備貨」 模式,避免集中訂艙導致的艙位緊張與運價上漲 —— 某主營家居用品的跨境企業將原本的 「一次性備貨 10 萬件」 拆分為 3 批,通過不同航司、不同航線運輸,物流成本較集中備貨降低 10%。同時,企業加強與航司的長期合作,通過籤訂 「包艙協議」 鎖定艙位與運價,深圳某 3C 類賣家與順豐航空籤訂半年包艙合同,確保歐美航線的穩定運輸。 物流企業則通過 「多式聯運」 與 「數位化升級」 提升服務能力。例如,中外運推出 「空運 + 海外倉」 一體化解決方案,為賣家提供從國內集貨、空運運輸到海外倉存儲、配送的全鏈條服務;貨代企業藉助數位化平臺實時監控艙位動態,幫助企業精準匹配運力,某頭部貨代的 「智能訂艙系統」 7 月使用率達 75%,平均為客戶節省訂艙時間 2-3 天。 展望:旺季臨近,市場仍存增長動力 隨著 9 月 「黑五」 備貨進入衝刺階段,國際空運市場的增長態勢有望延續。業內預測,8-9 月全球國際空運貨量同比增速將維持在 8%-10%,歐美航線艙位利用率或突破 90%。但同時也需關注潛在風險:燃油價格波動可能推高航司運營成本,進而傳導至運價;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影響部分航線的穩定性。 總體來看,今年國際空運市場的 「淡季不淡」 並非偶然,而是跨境電商發展、供應鏈調整與政策紅利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全球貿易的韌性,也預示著航空貨運市場正從 「季節性波動」 向 「常態化增長」 轉型,而企業的精細化運營與航司的靈活調度,將成為應對市場變化的關鍵。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