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美國對印度產品徵收的關稅稅率累計高達50%,這是美國貿易夥伴面臨的最高稅率之一,目的是懲罰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此舉令美印關係緊張。一起來看看全球各大媒體的報導。
《印度時報》:獨立決策 不向外部壓力低頭
印度外長蘇傑生說,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符合本國利益,且有助於穩定國際油價,印度政府在石油進口方面將繼續獨立決策。印度石油產業界人士認為,從國際市場上採購其他國家的原油取代俄羅斯石油,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畢竟現在國際市場上原油供應非常充足。但是,對美國壓力低頭的做法並不可取。
法國《每日輿論報》:印度多行業受衝擊
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發表聲明說,高關稅將導致過半印度輸美產品處於價格劣勢,與其他國家產品相比不具競爭力。高關稅措施引發的訂單取消現象出現在多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包括紡織、皮革製品、化學製品、手工藝品、地毯、海產品等。寶石和珠寶首飾以及汽車零部件行業也是受衝擊較大的領域。
加拿大《金融郵報》:拓展多元化出口渠道
最近,莫迪在國內活動中均強調印度要自力更生。面對壓力,印度政府已經宣布多項政策,重點幫助農民和小企業主應對關稅衝擊。文章援引印度商務部官員的話報導說,印度受關稅打擊的出口商將獲得財政補貼,並被鼓勵向拉美、中東等市場拓展多元化出口渠道。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仍然存在談判空間
目前美印已就貿易問題進行了五輪談判,尚未達成任何協議。原定於本月底進行的新一輪貿易談判已被推遲。川普政府上臺後更注重經濟發展和製造業回歸,使印度的戰略價值相對下降。儘管經貿領域面臨挑戰,但美印在軍事合作、印太戰略等領域的共同利益仍然存在,因為未來雙方在關稅問題上仍存在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