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一列裝載50個光伏支架貨櫃的專列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鳴笛啟程,駛向新疆喀什北站,隨後經公路運輸直達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該專列是連雲港自2022年開通中吉烏班列以來,首次以專列形式組織發運,標誌著連雲港在國際多式聯運服務能力上的進一步提升。
與傳統的全鐵路運輸模式相比,該鐵公聯運路線全程運距縮短近500公裡,不僅優化了海關通關流程,還融合了鐵路長距離、大運量及公路運輸靈活、「門到門」的服務優勢,實現貨物的快速轉運與無縫銜接,顯著減少中途停留和裝卸次數,進一步提升全程運輸時效與交付準確性。
中哈物流公司多式聯運部經理蘇立洋表示:「鐵公聯運模式實現了貨物即到即發,改善了全鐵運輸方式下等待發運時間較長的現狀。同時,平均每個自然箱可為客戶節約物流成本約500元。該模式使企業有了豐富的運輸方案選擇,達到提高物流時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成效。」
作為中歐班列南通道和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吉烏通道的建設有助於完善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網絡,進一步強化其在國際物流體系中的功能與地位。截至目前,該線路已實現每月兩列的穩定開行,承運貨物包括日韓過境汽車及配件、光伏組件等出口商品。同時,來自中亞地區的優質農產品、礦產品及皮革等物資也經由這條「黃金線路」通過連雲港進口和分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