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榆)走進雲南昆明嵩明縣楊林鎮官莊社區內開設的服裝加工廠,縫紉機飛速地旋轉,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地趕製訂單,車間裡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李瓊珍是廠區裡忙碌的身影之一,曾經因需照料家中老小無法外出務工的她,如今借著開到家門口的企業,成了家門口的「上班族」。
據悉,官莊社區通過盤活閒置辦公樓二、三層及部分場地,招引服裝加工廠入駐,該廠規模350平方米,倉庫200平方米,設備110臺,將提供100餘個就業崗位。此舉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吸納了社區富餘勞動力,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近日,雲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全省10個「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典型案例。其中,嵩明縣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典型經驗入選案例集。
近年來,雲南通過強化工作調度、強化政策支持、強化督促指導等措施,統籌推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工作,推動幫扶資產規範管理,帶動穩定就業,初步形成一批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對全省各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借鑑意義。經省、州(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逐級遴選,本次推出《雲南省「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典型案例彙編》,共10個案例入圍。
為有力推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建設,雲南成立工作專班,由省農業農村廳分管副廳長任組長,19個相關處室(中心)為成員單位,省、州、縣農業農村部門三級聯動,實行「周分析、月調度」,根據工作動態不斷調整,深入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同時,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關於開展幫扶資產管理「回頭看」工作的通知》明確,組織對低效閒置經營性幫扶資產使用狀況進行排查,形成待盤活資產清單;對已盤活成功的資產要持續做好鞏固提升工作;對暫時沒有盤活成功的低效閒置資產,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日常管護,不讓資產損壞、流失或因管理不善而貶值,確保資產有人管護。
通過上述措施,雲南省「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尤其是在盤活閒置資產方面,形成「升級改造、招強引優、轉變用途、靈活重組」4種路徑的「招小商」盤活閒置資產幫扶模式,促進脫貧群眾就地就近就業。2024年以來,全省盤活低效閒置經營性資產634個、帶動就業1.2萬多人,既有效盤活資產促增收,又助力解決脫貧地區「一老一小」問題。截至今年7月底,10個省級試點縣的91個閒置經營性資產已全部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