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間,「民營造船第一股」——松發股份(*ST松發)了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的首份定期報告,亮出了半程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0億元,同比增長315.49%;實現利潤總額8.78億元,同比增長161.57倍;實現歸母淨利潤6.47億元,同比大幅扭虧為盈。
松發股份業績的「逆襲」,得益於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司業務「卸舊甲、換新裝」,告別了傳統日用陶瓷製造領域,將船舶及高端裝備資產——恆力重工整體注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戰略性退出日用陶瓷製品製造行業,同步置入恆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裝備製造資產,成功實現向高端製造業的戰略轉型。
目前公司業務涵蓋發動機自主生產、船舶製造等多個環節,主要產品包括散貨船、油輪、貨櫃船及氣體運輸船等。本次重組是「併購六條」政策實施以來首宗獲批的上市公司跨界併購案例。
根據公告,公司業績能夠實現大幅增長有兩大原因:一方面由於2025年資產重組實施完成後新並表的造船業務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大幅提升並增厚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業績表現。恆力重工「海洋工廠」已全部投產,「未來工廠」產能逐步釋放,屆時將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備的造船基地;另一方面是得益於船舶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環保法規與政策持續收緊、全球海運貿易量穩步增長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船舶市場需求迅速增長並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公司經營管理層在市場承攬、生產經營和研發創新等全環節協同發力,打造全船型接單能力、提升全流程管控能力和加強全方位創新能力,多措並舉使得公司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目前,公司手持訂單量和新籤訂單數量均位居全球大型遠洋船舶製造商前列,生產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為公司未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夯實信心。
隨著「未來工廠」項目的全面投產,恆力重工鋼材年加工量將達到230萬噸左右,可實現各類型船舶同步建造。船用發動機年生產量180臺左右,覆蓋LNG、LPG、甲醇、氨四種類型的雙燃料發動機。恆力重工年產值將突破700億元。通過持續深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國際化創新,恆力重工正不斷重塑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路徑與全球競爭格局。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恆力重工實現淨利潤7.22億元、扣非淨利潤6.60億元;其中,本年期初至合併日實現淨利潤5.23億元,根據法規計入松發股份合併報表非經常性損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