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分析師警告:關稅前置效應消散,美線箱量瀕臨歷史性崩潰!-快遞搜
近日,知名航運分析師John McCown發布報告指出,2025年7月美國進口貨櫃量雖錄得3.2%的同比增長,但這並非市場真正回暖的跡象,而完全是由「關稅前置」效應帶來的短期假象。在這一看似溫和的增長背後,實則隱藏著2025年剩餘時間貨櫃量或將面臨歷史性大幅下滑的嚴峻挑戰。
「這只是一次暫時的喘息,」McCown在其分析中強調,「增長完全源於企業為規避8月初新關稅生效而採取的突擊搶運行為。」針對美國零售聯合會(NRF)預測2025年全年美國進口貨櫃量將下降5.6%的觀點,McCown認為這一預估「符合現實邏輯」。結合今年前7個月累計3.6%的同比增長來看,要實現NRF的全年預測,則意味著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美國進口箱量將驟降17.5%。
McCown進一步警告,實際下滑幅度可能比這一預測更為嚴峻。「我預計進口箱量將持續走低,某些單月同比降幅甚至可能超過17.5%。」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箱量下滑反映出美國海運貿易正經歷結構性轉變。與金融危機和疫情期間出現的短期波動不同,此次下滑由政策主動驅動,且可能產生更持久的影響。「2025年的箱量收縮完全由關稅政策導致,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趨勢是短期的,」McCown指出,「越來越明顯的是,高額關稅至少在本屆政府任內將持續存在。」
除了對箱量造成衝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擬於10月起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加徵額外費用的計劃,還可能進一步推高海運成本。McCown表示,該政策「可能導致總體運力顯著收縮,進而對赴美航線的運價帶來上行壓力」。
當前運費市場的表現似乎佐證了這一判斷:德魯裡全球貨櫃指數(Drewry’s World Container Index)已連續11周下跌。德魯裡指出,此前受避險採購推動的「超前旺季」已正式結束,隨著美國經濟放緩及關稅成本傳導,零售商正在主動收縮庫存採購。
「運費的波動性和變化時機將取決於川普未來的關稅以及美國對中國船舶實施處罰措施相關的運力變化,這些都具有不確定性。」德魯裡在報告中稱。
面對這一複雜局面,貨櫃航運市場正陷入一個兩難困境:要麼承受貨量大幅萎縮,要麼應對通脹持續高企。McCown將其比喻為一個經濟天平:「美國進口貨櫃量下滑得越嚴重,對商業活動和經濟增長的打擊就越大,但通脹壓力則會越小;反之,若箱量降幅較緩,那麼通脹水平將更為棘手,但對經濟活動的衝擊則相對可控。」
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