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船隊持續擴張+業績跑贏市場,洲際船務展現穿越周期韌性!-快遞搜
航運業務表現優於市場 船管業務亮眼 截至2025年6月30日,洲際船務實現總體收入1.37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淨利潤為2,30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256萬美元有所回落。 具體而言,在BDI與BCTI均值同比分別下行30%與32%的大背景下,洲際船務航運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4億美元降至8,051.2萬美元。但憑藉「輕重並舉」的船隊配置與資產輪動,部分對衝業績波動,洲際船務航運業務板塊表現仍優於市場。 2025年上半年,幹散貨航運市場面臨季節性放緩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挑戰。由於煤炭、鐵礦石和穀物等主要商品的噸海裡需求下降,加上船隊集中進塢檢修,運費整體走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年初開盤於997點,1月一度跌至低點715點;隨後指數回升,並於6月中達到1,975點,至6月底收於1,489點。上半年平均指數為1,290點,較2024年同期的1,836點明顯下滑。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航運公司淨利大幅下滑。以同為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運集團(02343HK)為例,上半年營業收入10.2億美元,同比下降21%,淨利潤2,560萬美元,同比下降56%。而美股上市的Star Bulk更是勉強維持盈利,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8億美元,同比下降21.9%,淨利潤僅為50.1萬美元,同比下降99.7%。 洲際船務另一大主營板塊,船舶管理業務的強勢放量,成為公司對衝航運周期的關鍵「穩定器」。受益於包幹制管理船舶增加及在管規模擴張,洲際船務上半年船舶管理收入升至5,685.9萬美元,同比上漲72.7%,除稅前溢利811.4萬美元,同比上漲103.7%,利潤率提升至14.3%,在運價走弱的環境下形成強勁對衝。 船隊「多元化」、「年輕化」同步推進 作為在全球航運市場崛起的中國「新星」,洲際船務正持續擴張船隊規模,並推動船隊年輕化和組合多元化。 當前,洲際船務擁有一支現代化且靈活通用的幹散貨船隊,包括好望角型、巴拿馬型、超大型、超級極限型、大靈便型及靈便型散貨船,以及油輪及化學品船等核心船型。 洲際船務在財報中表示,下半年預計再有5艘新造、4艘光租及1艘化學品合資船陸續投運,新增約42.57萬載重噸。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洲際船務自有/光租在建船18艘,合資/光租在建21艘,當中包括15艘散貨船、15艘化學品船、6艘MR成品油輪、2艘LNG加注船及1艘貨櫃船,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8年初陸續交付,累計新增運力約108.19萬載重噸,為中長期規模與結構優化奠定「產能底座」。 兩天接兩船 船隊再擴容 就在財報披露期間,洲際船務迎來「雙船齊交」,自營船隊總規模增至41艘,總控制運力超150萬噸載重噸。 8月25日,由福建船政旗下東南造船為洲際船務建造的18500載重噸(DWT)油化船(DN517-2)順利交付,並提前合同工期三個月。福船集團副總經理、福建船政董事長黃如堂,洲際船務董事會主席郭金魁,中航國際租賃航運子公司總經理朱佳峰,BV船級社中國區副總裁陳彪等各方代表出席儀式。江門謙信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玲女士受邀擔任教母,為新船命名為「GOLDEN CEDAR」輪。 「GOLDEN CEDAR」輪總長149.8米,型寬22.8米,型深12.7米,可運輸的主要貨品為原油、密度低於1.54噸每立方米的石油產品以及化學品(II類及III類)、液體化學品、包括MARPOL Annex I以及IBC規則中所列的IMO II以及III類石油產品等貨物。該型船採用多載重線設計,滿足不同船籍與港口規範,具有高效、環保、安全等優勢,投運後將主要服務國際油化航運市場。 一天後,洲際船務再傳喜訊,由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62000載重噸(DWT)多用途船重吊正式交付並舉行命名儀式。 黃海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建平,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祥浩,洲際船務總裁陳澤凱,招商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航運部總經理趙洋,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副總經理田兆波,北京中遠海運船舶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巖等嘉賓共同見證。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徐豔女士作為教母,命名該船為「JU FU」輪。 「JU FU」輪總長199.9米,型寬32.26米,型深19.3米,可靈活裝載各種尺寸重大件設備貨和貨櫃,適用各類普通幹散貨運輸。投運後將強化洲際船務在大件/重吊與多元貨類運輸的接單與運營實力,完善船型結構,滿足多場景需求。 多層次戰略布局 提升周期韌性 細看財報,除船隊的擴張與升級外,洲際船務正通過多層次戰略布局強化抵禦周期波動的能力。 一方面,洲際船務堅持「輕重並舉」,通過自有船舶提升毛利和話語權,同時以租入船舶保持靈活性和低資本開支,順周期放大收益,逆周期降低風險。另一方面,公司正探索「平臺化」路徑,打通投資、運營與管理全鏈條:低位布局、平位深耕、高位變現,形成常態化的資產運作機制。這種模式有望幫助公司在運價周期之外獲得額外回報。 在綠色轉型方面,洲際船務走在前列。更年輕的船隊結構、持續推進的能效改造,以及數位化調度的應用,使公司在燃油、碳排與合規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仍能保持單位成本優勢,並在服務質量上形成溢價。這不僅符合行業的長期趨勢,也為公司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 全球化與數位化的「雙輪驅動」是洲際船務今年的又一亮點。2025年上半年,洲際船務持續完善全球網絡,繼德國辦公室後,澳大利亞墨爾本區域辦公室正式投入運營,強化本地化服務能力與響應效率;船舶管理業務繼續位列《勞氏日報》全球前十(2024年排名第九),品牌勢能進一步鞏固。數位化方面,洲際船務自研一體化航運管理系統並搭建大數據與「Seacon-AI」模型,實現經營信息的集中、融合與實時交互,支持精細化管理與成本管控,為規模化經營配套「數據中樞」。 展望未來,洲際船務表示,報告期後,公司將持續推行船舶置換計劃,以優化船隊規模及改善營運資金流動性。通過日常船舶投資活動,公司將持續需求在穩定業務基礎上產生額外財務收益的機遇。隨著公司適時淘汰及更新船隊,公司也將以更符合最新國際標準、在油耗及碳稅上享有更大優勢的船舶,未來搶佔更大市場份額。 船舶管理業務方面,公司將繼續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妥善利用其全球第九、中國最大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務提供商的地位,積極把握未來政策所帶來的商機。公司也將持續拓展主要船舶管理據點,以更完善的服務滿足市場需求。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洲際船務這份半年報透露的更多信息顯然不在短期利潤曲線,而在長期船隊結構的調整與穿越周期能力的強化。公司用管理業務的確定性,對衝運價的不確定性;用年輕船隊與綠色數字能力,預支了未來合規與成本曲線的優化空間。配合在建船隻的密集落地與資產運作的常態化節奏,洲際船務的穿越周期框架已基本成型。 隨著全球宏觀與貿易溫和復甦將支撐需求端,同時在船隊淨增量溫和與環保趨嚴驅動老舊船加速退出的框架下,行業供需將更趨有序。依託在建船隻與全球網點擴張、以及作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務商的品牌與規模,洲際船務有望在「規模×效率」雙重維度持續增厚護城河。 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