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時28分,手機掃碼,車輛緩緩駛入園區;15時33分,滿載煤炭的貨車已駛出園區大門——短短5分31秒,智慧泰安港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精彩大戲。
7月25日下午,記者搭乘海路通達(山東)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駕駛員郭偉的貨車,親身體驗了泰安港的高效與智能。從掃碼入園、平穩過磅,到無人值守裝貨、再次確認,直至滿載駛離,全程僅需5分鐘左右,且無需下車,省心省力。
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文峰介紹,泰安港作為山東省內智慧化程度領先的綜合性單體港口,已啟用無人值守計量發運智慧系統,實現了車輛入園全流程「無接觸服務」。重載貨車裝車發運僅需13秒,萬噸煤炭大列6小時內接卸完畢,2000噸原煤1小時內裝載起航,時效較傳統模式提升50%以上。
近年來,泰安將港航物流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傾力打造,發揮「京杭運河通航最北端、與瓦日鐵路交會」的獨特優勢,與境內的濟廣高速、泰東高速、德鄆高速等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格局,構建起上承「晉陝蒙」能源基地、下達長江經濟帶的大物流通道,不臨江不靠海的泰安也實現了通江達海。
當前,泰安港正以驚人的速度「茁壯成長」。在「大通道」建設上,高等級航道通航裡程已達51公裡,千噸級運營泊位增至13個,年吞吐能力高達1605萬噸,實現了2000噸級船舶向南通江達海的壯舉;在「大物流」布局上,煤炭運輸萬噸重載大列開通運行,航線網絡四通八達,已達26條;在「大產業」規劃上,泰安港更是雄心勃勃,計劃利用10年時間打造全國一流內河航運重要樞紐港口,投資9.58億元的老湖臨港物流園項目也計劃於下半年破土動工。
泰安港的崛起,不僅在於其「大」,更在於「特」。各作業區錯位發展,特色鮮明。泰安老湖港已成為山東省內最大的大件運輸內河港,曾成功為白鶴灘水電站二期工程運輸總重350噸的大型變壓器設備;而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則建成了山東省首個散貨自動化碼頭,同樣實現了車輛入園業務全流程的「無接觸服務」。
如今,泰安港的「效」益顯而易見。「沛輪總拖096」號船老大郭滿意算了一筆經濟帳,從泰安港拉煤「能多賺大幾千」。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港航鐵路機場服務中心港口科科長史卜昕也測算出,從山西運來的煤炭,通過水運分撥到山東及京杭運河沿線省份,貨物運輸成本與公路相比降低了80%,與鐵路相比降低了50%。
「泰安港的戰略定位是京杭運河通航最北端的現代港航物流樞紐中心。」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港航鐵路機場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董辰宏如是說。一個個躍動的數據,正是泰安港崛起的最好見證。今年1月至7月,泰安港完成吞吐量297.92萬噸,同比增長485%;完成集疏運量1080.82萬噸,同比增長271%,吞吐量、集疏運量增幅均位居山東省內河港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