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暢有多重要?看看荔枝的旅程便知。在唐代,要將「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荔枝,從5000餘裡外的嶺南運送到長安,堪稱「難於上青天」。如今,在縱橫的高鐵網絡、高效的航空貨運等現代物流體系加持下,一顆荔枝從嶺南的枝頭到西安的餐桌,只需24小時。
不只是荔枝,昆明的鮮花、敦煌的瓜果、無錫的水蜜桃……冷鏈物流一路領「鮮」,讓遠方的鮮貨始終帶著「剛剛好」的溫度。距離不再是阻礙,美好出行說走就走,「坐著高鐵看中國」「沿著高速看中國」,成為人們樂享生活的真實寫照。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讓發展紅利惠及更多人。同時,也打通經濟「大動脈」,暢通基層「微循環」,推動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日,交通運輸部曬出「十四五」期間成績單,細細品讀,不難發現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強」,「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綜合立體交通網日臻完善,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暢」,每天約有1億人次乘坐軌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億人次乘坐計程車、網約車「門到門」出行,平均每天攬收快件超過5億件,客流奔湧、物流穿梭,彰顯著中國繁榮發展的活力。三是「新」,深中通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C919大型客機實現常態化商業運營,超過4000公裡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級改造……技術持續突破,裝備不斷升級,既築牢了交通強國的基石,也為創新中國寫下了一個個鮮活註腳。
交通既宏大,又細微。統計數據與個體感受相互印證,描摹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流動中國。但也要看到,交通運輸產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仍以荔枝為例,今年荔枝豐產,售價普遍偏低,有果農反映「快遞比果貴」「小果農快遞費更高」等問題。顯然,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仍有較大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經濟轉型、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對傳統交通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低空經濟蓄勢高飛,成為未來交通領域的新「引擎」;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交通體系綠色轉型已成發展方向。這也需要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也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近年來,從《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到《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再到《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一系列政策勾勒出未來我國交通發展的壯闊藍圖。
接下來,需要繼續錨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目標,聚焦關鍵環節、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在人民滿意上用心,在保障上用力,在趕超世界前列上奮進。交通先行,當好「開路先鋒」,「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定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