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將農村地區領取郵件快件違規收費問題列入全國集中推進整治的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清單。此舉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維護從業人員和廣大用戶權益提供了重要契機,彰顯了解決市場過度競爭亂象、保障末端服務質量的決心。
剖析問題根源,農村地區領取郵件快件違規收費現象,本質上是按址投遞要求下「派費不足」這一核心矛盾的集中爆發。末端網點盈利空間被壓縮,難以覆蓋農村廣闊地域的投遞成本。而「派費不足」的癥結,則深植於快遞企業總部的定價機制與利益分配機制之中。這絕非基層郵政管理部門單方面所能解決的。因此,要通過各級郵政管理部門通過自上而下的監督推動,促使快遞企業總部切實承擔責任,規範市場秩序,優化利益分配,完善治理結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從源頭上推動問題解決。
國家層面的「指揮棒」固然關鍵,卻也離不開基層監管力量的「衝鋒陷陣」。在國家郵政局明確方向、對總部施加壓力的同時,各地郵政管理部門應積極響應:大力宣傳按址投遞義務,嚴格執法震懾違規行為,積極爭取地方政策支持行業發展,並加強跨部門協同治理。唯有上下聯動、形成閉環,方能確保整治實效。
對於「市場行為政府不應幹預」的觀點,必須清醒認識到:市場的主體不僅限於企業,還包括千千萬萬的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快遞企業,特別是掌握定價權的總部,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獲益者,其行為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的生態。放任市場無序競爭,最終受損的是從業人員福利和用戶體驗。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活動需體現人民利益,政府有責任對損害人民利益的市場行為進行必要幹預。
至於擔憂「政府干預影響市場穩定」的聲音,我們更需追問:何謂真正的穩定?是以犧牲末端從業人員的合理收入與職業尊嚴、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的表面平靜,還是行業從業人員有獲得感、用戶有滿意度的可持續發展?當前部分領域的「穩定」,恰如高壓鍋內的平衡,源自對底層壓力的持續積累。當壓力突破臨界點,後果恐不堪設想。政府之「手」介入,絕非製造混亂,而是要打破惡性「內卷」,緩解末端人員高壓,提升其收入與幸福感,進而提升服務質量,最終根治違規收費問題。從業者穩定了,服務好了,市場才能真正穩健。
此外,「提高派費增加成本」的疑慮亦需理性分析。誠然,國家有降低流通成本的政策導向,但降低成本絕不能以壓榨從業人員生存空間為手段。當前部分快遞企業將攬件價格壓至極限,看似降低了物流成本,實則加劇了行業「內卷」,損害了服務質量與從業者利益。降低流通成本的關鍵,在於企業提升內部治理效能、加強資源整合、應用新質生產力以提高效率。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推動技術研發等系統性工程,也是政府和社會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的重要途徑。因此,合理提高派費,保障從業人員基本權益,絕非「抬高流通成本」的元兇,而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投入。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其內涵遠超企業效益的提升,更應涵蓋從業人員職業尊嚴的實現與用戶服務體驗的改善。破解農村地區領取郵件快件違規收費問題,關鍵在於「費」字背後的利益分配機制。基層郵政管理部門須積極主動作為,一方面要堅決「斬斷」違規收費鏈條,解決表面問題;另一方面,要敢於向普遍存在的「不按址投遞」行為亮劍,切實維護用戶權益。同時,聯合人社、市場監管等部門,向「加量不加價」的不合理派費分配機制開刀,保障從業人員權益。只有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形成強大合力,才能真正觸動利益分配格局,打破看似穩定的表象,為構建健康穩健的市場、實現行業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郵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