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日本研發智能船舶要領先了?上海出手了!-快遞搜
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AI賦能海洋——智領深藍,加速未來船舶跨界融合論壇」成為造船業關注的焦點,中船集團發布七項AI創新成果,包括「智海·圖靈」海上人工智慧高效賦能基座平臺、海鯤大模型、藍豚智能產品安全性測試驗證平臺、基於AI技術的船體型線設計技術研究與應用、數位化營運支持系統等。 當下,人工智慧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格局,也為海洋開發與利用帶來了革命性的機遇。智能船舶、智慧航運、智慧港口、智能航保等新形態的加速演進,強力推動船舶工業與航運、海事、港口等產業深度融合。 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長金宏松介紹,2024年,上海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達11387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20%。上海單位海域面積產生的海洋生產總值位居全國首位,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穩居第一梯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潮,上海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聚焦AI+海洋,上海大力支持智能船舶、水下機器人、無人船、智慧海洋裝備等研發設計製造,提升智能化、數位化能級;聚焦海洋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推動船舶、海工、航運等海洋產業向綠色、低碳化轉型。 目前上海已研發出國內首個航運大模型,已實現實時可靠的航運數據查詢服務;湧現出張江AI+海洋科創中心,長興島海洋科創城、臨港海洋加智能製造專業園區等孵化創新載體。 環顧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智能船舶發展。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海洋技術研究所總經理安藤英幸介紹,日本的智能造船項目目標是到2040年,讓日本50%的船舶實現自主運行。而自主航行,是智能化一個重要指標。 目前已有超過50家公司加入了這一項目,攜手合作推動目標實現。2022年,該項目的一艘智能船舶試驗船完成從東京到東部海岸的往返路程,整個旅程790公裡,其中98.5%的時間是自主行駛。 今年該項目將進行第二階段的演示,希望能推動商業化運營。 視線回到我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李鑫介紹,中國的新造船項目中,已有超過一半的船型應用智能系統,包括輔助航行、智能運維等。 但在船舶邁向自主航行的進程中,仍面臨缺少數據、缺迭代場景這一瓶頸。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的自主駕駛遊艇在廣州南沙測試,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目前,算法模型正在虛擬場景中進行推演,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繼續進行實船測試。 李鑫認為,中國造船業需要共建智能船舶的研發生態,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此次論壇正是為了凝聚共識,加速中國智能船舶發展。論壇集中發布的7項創新成果中,有許多是開放合作的平臺。 其中「智海·圖靈」海上人工智慧賦能基座平臺,可提供海上統一的專用智能研發基座,全面助力船舶行業數智化轉型。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自主研發的數位化營運支持系統,提供面向船舶和船隊營運支持的數位化整體解決方案。 藍豚智能產品安全性測試驗證平臺構建起智能產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充分保障智能模型、智能系統可信可靠應用,推進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應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