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中外運集運成安通最大股東-快遞搜
距宣布終止與安通控股分拆重組計劃不足兩個月,招商輪船又出新招,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外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擬斥資不超18億成安通控股最大股東 今年5月底,招商輪船與安通控股突然宣布終止分拆重組計劃,時隔不足兩個月,招商輪船拉上安通控股再下「新棋」。 7月11日,招商輪船(601872.SH)發布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外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中外運集運)擬以不超過18億元的資金,通過多種方式收購安通控股(600179.SH)的部分股權。此交易一旦完成,中外運集運及其一致行動人將順勢成為安通控股的第一大股東。一周後,中外運集運再以競價方式增持1473萬股,持股比例由7.89%上升至8.24%。 這一舉措不僅是招商輪船內部資源整合的關鍵一步,更可能重塑招商集運的新版圖,其後續布局方向備受矚目。 閃電入股 2024年5月28日晚間,安通控股與招商輪船同步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安通控股擬通過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招商輪船持有的中外運集運100%股權及廣州招商滾裝運輸有限公司(廣州滾裝)70%股權。2024年9—12月,這場重大資產重組進展順利,相繼發布預案、通過反壟斷審查、完成國資評估備案。但2025年5月27日分拆重組案突然終止,官方理由是「繼續推進的條件尚不成熟」。 重組終止不足兩個月,招商輪船迅速調整路徑,改由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外運集運閃電入股安通控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招商輪船2025年7月11日晚發布公告,擬由全資子公司中外運集運通過包括但不限於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等方式,以不超過18億元為上限收購安通控股的股份。由於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控制的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港口)、湛江中理外輪理貨有限公司、汕頭中聯理貨有限公司、廣東中外運船務有限公司、廈門中外運裕豐冷凍工程有限公司、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合稱「其他一致行動人」)均為安通控股股東,本次交易構成關聯方共同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方公開宣布終止此次分拆重組計劃的前一周,招商輪船總法律顧問兼首席合規官史秀麗突然請辭。業內人士認為,在央企體系內,法務與合規一把手的更替通常意味著交易結構或監管口徑的重新校準。史秀麗的離開恰好發生在「發行股份購資產」終止、改走「股權收購」路徑的敏感窗口期,顯示招商輪船內部已經完成對交易法律框架的重新評估。 根據公告披露的交易結構,上述步驟完成後,中外運集運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招商系嘗試通過股權紐帶整合貨櫃業務,重塑招商集運版圖。 路徑之變 根據2024年5月招商輪船與安通控股公布的重組方案(「2024方案」),招商輪船擬以「發行股份+現金」方式注入安通控股,交易完成後安通控股將取得標的資產控制權,招商輪船則通過換股成為安通控股的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晉升為實際控制人。儘管「2024方案」未給出最終估值,但有業內人士通過分析財務數據略窺一二。2023 年,中外運集運實現營收55.39億元,淨利潤 8.73億元,其歸母淨資產為22.42億元;招商滾裝實現營收19.61億元,淨利潤2.65億元,歸母淨資產為13.18億元 。兩者合計營收達 75億元,歸母淨資產約35.6億元。倘若僅以淨資產為基礎進行估算(儘管實際交易價格可能會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評估,如盈利能力、市場前景等),安通控股收購這部分股權所需支付的資金將遠超35.6億元。 而在2025年7月11日招商輪船推出的新方案中(「2025方案」),中外運集運通過大宗交易與協議轉讓方式,以3.18~3.20元/股的價格受讓東方資產、中化資管、招商港口及國新資管計劃合計7.89%股份,耗資約10.67億元;與其一致行動人合併計算,持股達到13.80%,成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東。後續12個月內,中外運集運還將擇機增持3.6億~7.2億元,上限價格仍為3.20元/股。若全部完成,總投入不超過18億元。對比上述兩組方案(見表1),交易方式的變化直接決定了控制權變化和風險重心的轉移。「2024方案」中,安通控股需承擔標的資產估值波動、重組審核及配套融資失敗的風險,一旦完成,其資產、負債、利潤表將迅速膨脹,但股本同步放大,老股東權益被稀釋,且需面對重整磨合與業績承諾壓力;招商輪船雖有換股鎖定期,但可快速退出部分資產,實現「瘦身上市」。「2025方案」則把風險前置到資金端,中外運集運用現金買存量股,避開重大資產重組的漫長審批與估值博弈,交易確定性顯著提高;安通控股現有資產、負債結構不變,僅股東名單出現招商系身影,短期內不存在業績對賭壓力;但未來董事會改選完成後,招商局集團仍可能通過提名董事、修訂章程等方式實現實際控制,屆時控制權的轉移將以漸進式治理滲透而非一次性股本擴張方式實現,市場因此需重新審視安通控股的估值錨點——從「借殼後的新集運平臺」回歸「內貿龍頭被戰略入股」的邏輯,流動性溢價與整合預期同步降溫,股價波動區間也被3.20元/股的增持上限鉗制。 業內普遍把此次中外運集運「以現金換股權」取代去年的「資產注入」視為一次更務實、更靈活的整合升級。交易路徑雖然從借殼上市退回股權收購,但戰略意圖並未減弱,反而釋放出「以控促整」的強烈信號。中外運集運及其一致行動人以14.15%的股份先拿到第一大股東席位,既避免漫長的審批流程,也為後續治理滲透保留了足夠的彈性空間。 協同藍圖 中外運集運成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東後,業內普遍認為雙方已站在「資源互補」的臨界點。前者握有日韓、東南亞及兩岸三地外貿支線網絡。近年中外運集運貨櫃船隊在準確判斷市場的基礎上適時增加運力,成功實現量價齊升(見表2)。根據招商輪船年報,2024年中外運集運貨櫃市場淨利潤繼2022年後重回雙位數。今年第一季度,貨櫃運輸板塊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營業收入為11.38億元,同比增長9.63%;淨利潤為3.35億元,同比增長222.12%。 運輸貨量方面也取得突破。根據《2024年年報》,自從2021年被招商輪船收購100%股權以來,中外運集運貨運量首次突破100萬TEU,同比增長7.84%。今年第一季度,中外運集運通過租船和換艙的方式開闢新航線,全航線承運重箱量達23.99萬TEU,同比增長23.5%。 運力控制方面,2021年至2025年6月底,中外運集運自有運力從16艘提升至19艘,租賃運力從13艘提升至21艘,共增加11艘、14505TEU,運力同比增幅達35%,在ALPHALINER最新運力排名(截至2025年6月底)中位居第31。 安通控股則在沿海、沿江內貿幹線具有優勢。根據安通控股《2024年年報》,其內貿貨櫃吞吐量在國內95個主要港口位列前三。2024年公司主營國內航線幹線34條,國內航線基本覆蓋主要幹線港口。經營業績一改2023年頹勢,淨利潤與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上漲7.53%和2.8%(見表3)。 另據安通控股近期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今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54億~5.04億元,同比增長約609.38%~687.50%。 從發展規劃看,安通控股將持續優化集運實力,培育運作內貿與外貿航線的團隊與能力。這與全資擁有中外運集運的招商輪船的規劃不謀而合。招商輪船一直在尋找整合集運航線的發力點,安通控股擁有的核心資產——貨櫃運輸船是招商輪船眼裡的「硬通貨」,也符合其試圖補強集運板塊的規劃。 雙方如在運力方面探索融合,有望躋身世界前20大班輪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均主營支線船,而內外貿支線船市場正處於「運力結構性短缺」窗口期。 根據英國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的數據,今年上半年,5年船齡的3000TEU型貨櫃船單價達3200萬美元,較2024年同期上漲40%,部分船隊在東南亞航線、中東航線的旺季租金溢價可達50%。旺盛需求帶動訂單潮,上半年全球籤訂74艘4000TEU以下支線船訂單,接近2024年全年(80艘)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中外運集運當前對安通控股的控股行為或是深耕計劃的開端。 繼7月11日發布公告成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東後,僅時隔一周,中外運集運二度加碼,以競價方式增持安通控股1473萬股,持股比例由7.89%增至8.21%。未來有望通過股權繼續滲透。 從股權結構看,業內人士認為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即福建省招航物流管理合夥企業(招航物流)。該公司現持有安通控股12.88%股份,中外運集運或可能在後續增持計劃中逐步吸收這些股份。根據公開資料,招航物流合伙人之一為招商局港口集團,與中外運集運同屬招商系。若能順利吸收招航物流所有股份,中外運集運持有安通控股的股份將超過25%,對安通控股的控制地位將進一步強化。 但業內人士指出,滲透安通控股有一定風險,原因在於安通控股現有39艘船舶中有37艘用於對外期租,其集運板塊收益高度依賴租賃市場。早在2021—2022年,安通控股通過租船模式嘗到「甜頭」,隨後因運價急速下跌,其業績也深受影響。 2021年運價高漲時,安通控股與中聯航運股份有限公司(中聯航運)籤訂12艘貨櫃船舶的租賃協議,合作截止於2022年3月底。受益於此項合作,安通控股在2021年度獲得15.63億元租金,淨利潤達到17.66億元,同比增長36.59%。2022年4月,雙方再次籤訂合作協議至2025年3月;由於2022年年底航運市場運價急轉直下,雙方提前終止合作。2023年安通控股淨利潤僅為5.68億元,同比大降76.01%;營收為73.44億元,同比下降19.97%。 資本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航運交易公報》,目前安通控股市值大部分依賴「轉租彈性」預期。若租金拐頭,該溢價將被快速回吐,股價可能面臨15%以上的回撤壓力,該公司亟需在航運板塊找到業績穩健的壓艙石。 業內人士分析,中外運集運或已意識到安通控股存在「成長性風險」。「2025方案」採取逐步滲透的方式,旨在控制風險,以股權交易為主,靈活可控。 中外運集運18億元閃電入主安通控股遠非一場簡單的股權交易。它標誌著招商輪船在複雜市場與監管環境下探索出一條更具韌性的整合之路——從追求一步到位的「資產大重組」,轉向以股權控制為支點、以業務協同為目標的「漸進式改革」。 這場實驗的成功與否,關乎兩家企業能否實現「1+1>2」的運力躍升(衝擊全球Top20班輪公司),也將考證18億元「輕巧投資」的戰略價值。 原創 夏春暉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