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漲價一樣,此次義烏快遞集體漲價同樣是政策推動。一位電商賣家表示,從7月20日開始,某通達兔快遞衝單號費用每票上漲0.05元,不過也有快遞暫未行動,而保持觀望狀態。
億豹網發現,淡季漲價,這對於深陷價格戰的快遞行業來說,的確是一件新鮮事。適當漲價,對於緩解產糧區網點壓力有所幫助,不過漲價能否真正落地,恐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今年以來,不止在義烏,產糧區網點虧損成為常態。一位江蘇產糧區網點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網點生意更難,由於無法完成業務量考核,網點每月虧損均在一百萬以上。在浙江義烏與廣東潮汕產糧區,陷入虧損的網點不在少數,等待旺季到來,成為他們自救的唯一稻草。
漲價的消息傳來,義烏網點似乎並不興奮,因為同樣的操作曾屢次上演,最終幾乎都不了了之。在同質化嚴重的快遞行業,誰先漲價就幾乎等於將客戶拱手相讓。
億豹網了解到,義烏經過此次漲價後,最低發貨價在1.2元左右,此前三四月份,義烏最低價格下探至0.9元,日均業務量達1萬票以上的,甚至出現過0.85元的。
即便是1.2元,也低於1.5元左右的運營成本價,這就導致來自義烏件的派費不斷走低,有的企業已下滑至0.3元,讓末端網點與小哥有苦難言。義烏的低價競爭,卻要全網來買單,這是典型的「內卷式」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義烏此次漲價的同時,義烏周邊東陽等城市開啟新一輪打擊黃牛跨區行動。即便義烏再漲價,發貨成本依然大幅低於周邊區域,由此產生的虹吸效應,嚴重破壞了行業生態。
快遞黃牛之所以屢禁不絕,在於他們掌握價格優勢。為追求市場佔有率,只要不流入競爭對手網絡,有的總部默許甚至變相支持跨區行為,這也成為行業多年的潛規則。在淡季的爭奪中,省區面臨的考核壓力陡增,在非產糧區的黃牛也逐漸瘋狂起來。
跨區取件的危害顯而易見,不僅影響本地網點業務量,黃牛以更低的價格擾亂市場,從而加劇網點之間的惡性競爭。
漲價年年提,今年有點早,似乎末端網點不再指望通過漲價來實現利潤。別說是一線網點,省區市場部同樣漲價困難。在不少產糧區,黃牛綁架了整個市場,只要哪一家快遞漲價,在電商客戶幾乎沒有任何忠誠度的前提下,甚至第二天就可以把客戶切換到另一家網絡。
快遞小哥更為關注的是,儘管產糧區發貨費漲價了,但來自產糧區快遞的派費能否上漲還不好說。如果非產糧區的派費不上漲,本輪漲價的實際作用就可想而知。
億豹網認為,由此不難看出,要想從根本上反內卷,還需要依靠制度保障與體制的改變。否則,一輪輪的漲價行動,只會成為一次次的烏託邦夢想。
本文來源於快遞觀察家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快遞搜(http://www.kdso.net)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