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美團騎手年度職業報告發布,預計2025年即時配送訂單量超560億單-快遞搜
7月17日,「美團騎手榮譽盛典·平凡榮耀」在京舉辦,會上發布《美團騎手年度職業報告(2024-2025)》。報告指出,近年來,在政策大力扶持與行業技術革新的雙重作用下,即時配送實現了由即時服務向民生基礎支持的轉型升級。據測算,2025 年即時配送訂單量預計超 560 億件,2029 年將達千億級。市場規模正從萬億向兩萬億邁進,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 15%。 報告聚焦即時配送行業的結構性 變化,從政策扶持、市場擴展、科技創新與勞動形態革新四大維度,解讀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與核心特徵。 政策大力扶持:推動行業向民生基礎支持轉型 戰略層面上,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2 年發布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平急轉換機制,旨在使行業既能在「平」常生活中推動消費流通,又能在緊「急」時刻迅速調配應急物資。機制創新方面,國務院辦公廳 2024 年發布的《關於促進即時配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賦予行業「促消費、保民生、擴就業」三大核心價值導向。場景應用方面,中央一號文件開創性地將即時零售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商務部等 9 部門印發的《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構建了「即時零售 + 統倉共配」的城鄉供應鏈體系,並同步完善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服務網絡。制度保障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於 2023 年發布《即時配送服務規範》國家標準並全面實施。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導實施的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參保規模已突破千萬人次,試點省份將由 7 個增至 17 個。政策的大力扶持,為行業構建了一個「應急保供奠定基礎、 消費升級引領方向、技術賦能提升品質、制度創新穩固根本」的閉環發展體系,正推動行業成為城市中 兼具民生基礎支持與經濟發展引擎作用的重要「毛細血管」。 市場發展歷程:從規模擴張到生態共建 在疫情催化期(2020—2022 年),即時配送行業在需求側結構性改革與供給側數位化升級的推動下蓬勃發展,形成「需求倒逼供給升級、技術驅動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環。公開數據顯示,即時配送行業日均訂單規模從 2020 年的 210 億單增至 2022 年的 394 億單。步入縣域市場變革關鍵期(2023-2024年),即時零售行業打破下沉市場的標準化難題,通過社區集單模式顯著提升了單均配送效率。據《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3 年縣域即時零售規模達到 1,500 億元,同比增長 23.42%,2024 年 1-8 月,在縣域下沉市場,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同比增長 54%。該報告指出,即時零售作為線 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將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支撐。在生態重構期(2025 年——),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已轉變為生態夥伴的深度協同,零售與倉配資源整合、技術能力共享、行業議題共商共治成 為常態。目前,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本質已由單一的效率比拼,升級為「技術-生態-社會價值」三位一體的系統化可持續發展。
信息來源:《美團騎手年度職業報告(2024-2025)》 科技創新:向上向善,讓算法服務於人 在科技創新層面,即時配送行業以算法技術為核心構建強大的生態系統。對行業而言,算法是連結整個生態的「效率引擎」:通過每秒數千次計算,實時整合訂單熱力、交通路況、商戶出餐速度等多維動態數據,實現精準調度與最優路徑規劃。對騎手而言,算法則發揮著「賦能工具」與「保障機制」的雙重作用:一方面,美團騎手可依據「訂單熱力圖」功能實時判斷哪裡的訂單量更多;另一方面,如美團騎手跑單 12 小時,將被「防疲勞」機制強制下線。在任何快速發展的行業,提效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命題。但即時配送行業的核心力量是數百萬騎手群體,比起效率,企業更應追求科技向善,讓算法服務於人。目前,即時配送行業主要從以下兩個方向推進技術創新:一是加大研發投入,讓算法成為騎手更好用的「賦能工具」,如進一步提升定位精準度、優化路線設計能力等;二是強化人本框架,讓算法成為更有溫度的「保障機制」,如將固定送達時間點改為彈性時間段、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等。
信息來源:《美團騎手年度職業報告(2024-2025)》 就業模式革新:騎手用「自主勞動」重構契約方式 以騎手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具備典型的「自主勞動」特徵。在傳統就業環境中,企業主要通過分配「崗位」 與勞動者達成合作,勞動者選擇該崗位,即需按照企業剛性要求,在固定工時、工作場所完成相關工作。而在平臺經濟主導的就業環境中,平臺主要通過分配「任務」與勞動者達成合作,勞動者只需完成任務即可獲得收入,無需與平臺強綁定。以眾包騎手為例,眾包騎手可自主選擇接單時段、訂單數量,可同時在多個配送平臺跑單,也可同時兼任其他工作。勞動者從被動依附的生產要素轉變為自主決策的價值主體,實現了勞動契約方式的重構。 與此同時,這種就業模式革新也對傳統社會認知構成一定挑戰。例如,「同時打好幾份工」在傳統語境中往往被貼上生計所迫的悲情標籤,但在當下,這種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新就業群體主動選擇,視為追求時間自由、收入多元乃至實現個人價值的積極路徑。更具挑戰性的是,傳統僱傭關係中的權益保障體系與新 就業群體的就業特徵並不完全適配,需社會各界革新思維,制定更符合新就業群體實際需求的權益保障方案。
信息來源:《美團騎手年度職業報告(2024-2025)》 專家表示,即時配送行業正經歷爆發式增長,這一趨勢主要源於三方面推動力:消費者對生鮮、藥品等高時效性商品需求激增,帶動非餐類訂單佔比超五成;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增速顯著,統倉共配模式加速下沉;政策端持續支持便民生活圈建設,推動社區服務網絡密集覆蓋。即時配送行業正從「速度競爭」轉向「質量競爭」,核心壁壘在於全鏈路履約能力與技術融合深度。2030年即時配送行業將形成覆蓋98%城市人口的「3公裡30分鐘達」網絡,成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力量。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