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公交車,不僅載客,還能運貨。近期,河南鄭州、江蘇南京、四川成都等多座城市公交集團與順豐達成合作協議,探索「公交+物流」跨界合作模式,讓「同城快遞」進一步提速,原本第二天才能送達的快件,如今兩個半小時內即可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創新之舉,正為運輸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思路與活力。
在交通運輸格局變革的當下,傳統公交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公共汽電車城市客運量為386.70億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55.90%。私家車數量迅速上升,地鐵網絡不斷加密,共享單車隨處可見,多元化出行選擇使公交車的吸引力逐漸下降,經營狀況不佳成為許多城市公交系統亟待解決的難題。而快遞物流行業雖持續發展,但也面臨成本高企、配送效率提升瓶頸等問題,尤其在「最後一公裡」配送中,交通擁堵、末端配送資源分散等問題突出。在此背景下,「公交+物流」的跨界合作模式成為雙方突破困境、實現共贏的有益探索。
「公交+物流」模式具有諸多積極意義。一方面,公交集團擁有覆蓋城市全域的線網體系、高效的調度能力和多元的場站資源,這些優勢融入快遞配送網絡,能夠有效盤活閒置公交資源。在非尖峰時段,原本空載或低載的公交車可充分利用車廂空間運輸快件,提高車輛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快遞公司藉助公交系統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配送時效。公交車固定的運行線路和班次,使快遞運輸更具計劃性和穩定性,減少因交通擁堵等不確定因素導致的延誤,還能減少快遞車輛在城市道路上的運行數量,緩解交通壓力。此外,公交站點廣泛分布於城市各個區域,靠近商圈、寫字樓、住宅區,可作為快遞物流的末端節點,節省快遞企業建設和租賃末端網點的成本。
這一合作模式也是對國家關於建設交通運輸市場頂層設計要求的生動實踐。2024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強調要推動交通運輸市場要素資源的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打破數據壁壘,統籌交通基礎設施共享共用。「公交+物流」合作中,公交集團與快遞公司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對公交車輛運輸快遞的實時監控、調度,以及快遞全流程追蹤。將公交場站改造為分揀點、前置倉,甚至物流無人機起降平臺,充分體現了交通運輸市場要素資源的深度融合與高效利用,有助於在不增加車輛總量的情況下,實現運輸市場的高效運轉,落實城市綠色發展理念。
「公交+物流」的跨界合作,為運輸行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化與完善,未來或許人們在等公交的同時順便寄個快遞將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場景。運輸行業應抓住這一創新契機,不斷探索更多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運輸需求的同時,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