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外賣市場瘋狂廝殺,大廠在機器人賽道正當「金主」,著實讓人欣喜。
京東一天內投資三家機器人公司。7月21日,具身智能企業千尋智能、逐際動力和眾擎分別宣布完成由京東領投的新融資。
同樣對這一賽道較為看好的還有美團、阿里等。美團的出手更是激進,在近一個月內密集投資眾多明星企業,它石智航、星海圖、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項目都有美團的身影。
廣撒網瘋狂下注,大廠爭奪具身智能既在於看到了「確定性」,也在於豪賭「不確定性」。
確定性並不單一,確定的時間線,確定的技術路徑應用場景,確定的人才。
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大額訂單接連兌現,讓這一賽道等待奇點時刻的入局者越來越多。
大熱的具身智能公司,有的重點發展硬體能力,凸顯下肢的能力,比如宇樹、逐際動力等。另一些則更關注機器人的軟體算法,智元、星海圖、星動紀元等不斷推出具身智能大模型和算法,重視機器人上半身的能力。
而無論是給機器人裝上大腦,還是讓機器人走上供應鏈,具身智能企業都在積極尋找真實應用場景,尋找可商業化的產品,從被動輸血到自我造血。
藏在機器人背後最寶貴的依然是「最強大腦」。爭相湧入機器人賽道上的創業者,幾乎都來自國內外頂級的科研院所,頂級團隊打破技術壁壘彎道超車,讓金主們深信不疑。
不過,從另一個視角說,以上種種的確定性,都將誕生於不確定性之中。
具身智能未見定局,最終答案揭曉前,可能性在轉瞬之間。會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出現,會有不同的公司走到不同的發展階段,接受不同的命運。
儘管有頭部企業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文旅展示等方面率先作出了商業化嘗試,但大部分企業尚未到達需要驗證商業模式和營收能力的B輪、C輪,真正能批量出貨、跑通商業閉環的公司依然充滿懸念。
具身智能涉及機器人大腦指揮、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硬核技術突破,一家機器人公司的估值、盈虧、市場空間都是變量,誰會跑出來,誰能戰到最後,都要打個問號。
整個市場還處在典型的早期淘金熱階段,賽道處於技術爆發與生態構建期,找到最終跑通商業閉環的那個「人」,需要慧眼識珠。
大廠有錢能更多創造機會,會花錢亦是一種能力。不同於外賣市場的大局已定,為不確定性買單才能讓科技步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