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迎來又一裡程碑事件。7月22日,中國船級社邁出增強在滬功能的第一步,中國船級社國際船舶檢驗業務運營功能正式落地上海。
中國船級社曾在滬設立上海分社等檢驗機構,但船檢業務的決策權仍在北京。如今決策團隊從北京遷至上海,不是簡單的功能平移,而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深刻變革。
中國船級社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船檢部門設置按業務來劃分,審圖、建造、產品、運營檢驗等歸屬不同部門。這次進行流程重塑,在滬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能更好地對接客戶需求,實現對市場需求的高效響應,並提升服務與本地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為了這次「遷徙」,中國船級社選拔業務骨幹並組建了全新團隊。國際船舶檢驗業務運營中心副主任洪波說,團隊成員做好了在上海紮根的準備,滿懷期待地投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公眾對船級社或許較為陌生,但它卻是全球航運業得以運轉的基石。任何一艘商業船舶,沒有船級社的驗船服務,便無法投入商業運營。從價值億萬的船舶資產,到背後的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都依賴於船級社對船舶安全與可靠性的權威背書。
船級社的角色不只是檢驗服務,還可制定船舶技術規範標準。在航運業邁向綠色化和智能化的今天,航運業相關的清潔能源認證,甚至陸上設施的認證,都有賴於船級社的技術儲備和權威認證。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加速推進,補齊高端航運服務業的短板是關鍵抓手。上海市交通委航運處調研員朱昊表示,上海需要中國船級社這樣的「國家隊」加盟,雙方將通過政策聯動、數據共享、技術攻關,共同打造國際航運服務創新高地。
而志在建設世界一流船級社的中國船級社,也迫切需要上海。中國船級社是我國船檢主力軍,驗船總噸位超2億總噸,其中入級船舶噸位達1.73億總噸,位列世界第五。要想更進一步,必須藉助上海「五個中心」集聚的全球航運資源、金融資源、科創資源。「在上海,中國船級社可以與全球頂尖航運企業、金融機構及科研院校擦出創新火花。」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婕姝說。
「中國船級社職能體系革新是化學反應,船檢業務落戶上海就是找到了最好的催化劑。」中國船級社副社長江亞峰說。接下來,中國船級社還計劃在上海建設船海國際技術標準創新中心、航運技術國際交流合作中心,以科技創新賦能航運發展,搭建全球海事合作高端平臺。
中國船級社與上海「雙向奔赴」,必將開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全新篇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