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中遠海運集團正在推動加入與地中海航運牽頭財團,收購旗下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超過40個港口資產,使中遠海運成為這些港口的合作夥伴及股東。報導稱,目前貝萊德、地中海航運及長和都對中遠海運入股持開放態度,但相信在貝萊德、地中海航運及長和之間的7月27日談判期結束前,各方都不太可能達成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涉及的港口資產超過40個,包括巴拿馬運河等重要港口。若中遠海運成功入股,將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港口的布局和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中遠海運集團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重組而成,總部設在上海,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遠海運營船隊綜合運力1.3億載重噸/1535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貨櫃船隊規模338.8萬TEU/542艘,居世界前列;幹散貨船隊運力4982.6萬載重噸/468艘,油、氣船隊運力3280萬載重噸,雜貨特種船隊788.3萬載重噸/207艘,均居世界第一。
3月4日深夜,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公告,宣布與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絡等核心資源,涉及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裡斯託瓦爾港口。此次交易總企業價值達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
如此一來,該公司運營的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裡斯託瓦爾兩個港口將被美國企業控制,對此香港《大公報》連發多篇時評提出連串質疑,並引發有關部門注意。
3月13日,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一篇來源為《大公報》的評論文章,題為《莫天真 勿糊塗》。文章表示,網友普遍對這個交易和長江和記公司提出強烈質疑和批評,認為這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網友的這些情緒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3月17日,在長江和記實業與長江實業集團宣布取消傳媒發布會及分析師會議當天,香港《大公報》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 背靠祖國謀發展」的社評,以內地在香港面臨最嚴峻的飲水問題時果斷出手、讓香港徹底告別「制水」時代的故事為引子,回顧了國家對香港歷年來的關愛和支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