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導,針對美國政府劍指中國船隻的港口「服務費」政策,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強調,公司有能力對衝政策影響,不會停止採購中國船隻。
香港《南華早報》7月17日報導稱,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Silvia Ding)16日表示,馬士基訂購新船時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成本和技術要求,但不會因美國港口費用而提高客戶價格,也不會因此排除中國造船廠,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持續的信心與承諾」。
報導稱,川普政府對製造或運營的中國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的政策,使航運業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麼將中國船隻從船隊中剔除,要麼承受急劇上升的成本。而如今馬士基的表態,進一步讓人質疑美國能否遏制中國造船主導地位。
丁澤娟是在北京參加第三屆鏈博會上作出此番表態的。她對《南華早報》說:「馬士基船隊中有10%的船隻可能需要繳納港口費用,但我們可以通過調配船舶來規避額外成本。」
中美關稅衝突最近幾個月引發航運業動蕩。4月,美國和中國對彼此商品加徵三位數關稅,導致貨櫃航運需求大幅下降。4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滑21%,5月跌幅進一步擴大至34.5%。
隨著中美5月達成協議,在90天內暫緩徵收關稅,貨物運輸量出現激增。
丁澤娟說:「儘管上半年貨運量波動劇烈,但我們的全球航運網絡足夠靈活,幫助客戶應對市場動蕩。我們的網絡布局沒有發生變化,僅通過調整船舶噸位來匹配不斷變化的需求。」
她補充道,市場的不穩定也迫使航運公司加大力度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務,整合鐵路、海運、倉儲及公路運輸等環節。
馬士基位於上海臨港的旗艦倉庫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運營。該物流中心總投資1.74億美元,佔地面積14700平方米,屆時將處理進出口業務,並作為區域分撥中心運行。
「這體現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持續信心與承諾。」丁澤娟說。
報導稱,從丁澤娟的表態來看,這項將於10月生效的港口費用政策可能不會像一些人最初設想的那樣產生重大影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