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千億件快件提速而至:多維動能激活市場活力-快遞搜
7月9日上午,廣東中山,一單發往江蘇常州、以舊換新家用空調快件被快遞員攬收。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的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上,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數字悄然定格——2025年全國快遞累計業務量突破1000億件。 今年,第1000億件快件的產生比2024年提前了35天。千億件的突破,展現了郵政快遞業對促進消費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更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的韌勁和活力。 服務國家戰略引領 2025年伊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便發布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部署加力推進設備更新、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等多方面工作。為更好地服務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郵政快遞業構建起高效便捷的一體化服務體系。 國家補貼甫一拉開序幕,消費者便熱情十足。新年第一天,家住江蘇蘇州某小區的李先生便收到了京東小哥送上門的新電腦,他高興地說:「年末工作忙,沒趕上2024年的國家補貼,2025年國家補貼一開始,我就立馬下單,不僅價格實惠,配送也很快,凌晨下單,當天就收到了,省心又方便。」 京東物流在送貨上門基礎上,推出了「設備激活、序列號識別」等定製化創新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上門籤收、激活、比對等全流程服務。 順豐則首創「換新+回收」模式,以「一站式服務」模式一次上門完成新手機派送和舊手機回收,將新手機到手時間從傳統分離式以舊換新模式的5天時效縮短到1小時至1天。 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內需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郵政快遞業將在支撐擴大內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完善 觀察1000億件快件背後的信息,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通過快遞這張大網走向全國大市場,越來越多的工業品入鄉進村。 又是一年荔枝紅。今年「荔枝大省」廣東荔枝產量將超200萬噸。在荔枝上市前,郵政快遞企業就在航空資源、冷鏈網絡、保鮮服務等方面做好準備,提升承接荔枝寄遞需求的能力。 在西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的田間地頭正洋溢著豐收的喜悅。6月18日至7月7日,超7萬單、總重140餘噸英吉沙杏通過快遞「陸運+空運」立體冷鏈網絡加速發往全國各地。這種曾因成熟周期短、保鮮難度大而「出疆難」的農產品,如今從「枝頭」到「舌尖」依舊新鮮多汁。 農民需要的地方,總能看到郵政快遞業服務的身影。在山東聊城,快遞服務莘縣香瓜年寄遞量超700萬件;在海南,64條「客貨郵」線路覆蓋56個鄉鎮的111個建制村。在各地郵政管理部門的推動和寄遞企業的支持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發展賦能 6月1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的國際經濟貿易廊洽會上,快遞企業把物流科技、國際供應鏈的前沿成果搬進展廳。全自動分揀系統、無人倉、無人配送車等「黑科技」產品吸引了大批現場觀眾圍觀。 如今,人工智慧技術已深度融入攬收、分揀、運輸、投遞等各個流程,在生產與服務、管理與決策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看時效,工作時限持續縮短。在圓通冀南智創園,雙層大件環形交叉帶自動化分揀機的投用,不僅降低了員工的操作強度,還讓分揀效率提升5倍,準備運往全國各地的快件,只用5分鐘就可完成卸車、分揀、裝車的處理流程。 看品質,服務質感不斷升級。在甘肅敦煌,申通已實現無人車100%覆蓋縣村,打造起全智能配送無縫銜接的模式,以科技之力解決偏遠地區農村「最後一公裡」難題。在杭州,標準化循環箱在商業、政務等場景試點應用,不但減少了包裝破損,還降低了資源消耗。 服務製造業的突破 「十四五」期間,製造業與郵政快遞業加快融合,聚焦汽車、3C電子、醫藥、服裝、輕工等領域,貫穿產前、產中、產後等3個環節,進一步拓展了郵政快遞業的服務範圍和發展空間。 郵政快遞業深度嵌入產業鏈,發展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新模式,優化改造製造業物流流程,累計打造16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有力服務醫療、新能源汽車等先進位造業。 在山東濟南,中國重汽萊蕪工廠總裝車間,每隔5分鐘就下線一輛重型卡車。距離生產線2公裡處,是為重汽工廠配套搭建的萊蕪中郵物流園,生產重型卡車所需的物料以這裡為連接點,按照準確的時間、準確的數量、準確的工序,從供應商處直達裝配工人手邊。創新供應鏈管理模式、作業流程、應用物流技術,重汽整車生產計劃完成率由60%提高到98%,訂單交付周期由平均25天縮短到平均9天,每年約減少物流成本5000萬元。 在河北邢臺,快遞從末端「搬運工」走進前臺生產線,服務範圍從單一的物流運輸延伸至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服務,圍繞羊絨製品、汽車配件等特色產業集群,郵政管理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快遞、生產、電商企業供需對接活動,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精準有效合作。 數百萬從業者的支撐 1000億快件背後,是數百萬快遞小哥用腳步丈量城鄉距離、用汗水浸潤的服務之路。不論酷暑嚴寒,他們總是駕駛著滿載包裹的快遞車,將千家萬戶的快遞準時送達。 參加工作15年的王秀瓏紮根中國最北郵路,每年投遞報刊4萬餘份、郵件5萬餘件;極兔「00後」客服周曉穎,用耐心回應客戶在寄遞中遇到的任何問題;申通貴州省區的陳禮健,每日身著工裝、手持工具,細緻檢查工作場地的每一個電箱、每一處線路接口…… 除了做好服務,快遞小哥還主動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近期,全國多地遭遇暴雨極端天氣,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郵政快遞業通過開通救災物流綠色通道、組建志願者團隊清淤等方式積極參與防汛救災。 數百萬從業者的力量,支撐起千億業務量的龐大體量,讓千億件包裹的奔湧始終充滿向上的力量,託舉起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