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飛輪船(CMA CGM)韓國辦事處員工近日發起罷工,要求公司加薪並發放獎金。他們認為,這家法國航運公司在2024年盈利頗豐,理應更慷慨地對待員工。達飛輪船作為法國航運企業,去年淨利潤達57.1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57%。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紅海危機期間,航線繞行好望角使航程延長。由全國辦公室和金融服務工會為代表韓國員工表示,員工加薪幅度應與公司的良好財務業績相匹配。在本月罷工開始前,工會領袖Yoon Jae-woong稱:「達飛海運是全球第三大航運公司,去年淨利潤超8萬億韓元,可給員工提供的薪酬卻很低,談判也缺乏誠意。」他還補充道,HMM員工的獎金相當於7倍月薪,Korea Line員工的獎金更是達到10倍月薪的。在薪酬談判中,雙方存在較大分歧。據稱,達飛輪船提出加薪4.5%,但低於工會要求的5.9%。工會還要求發放相當於九周工資的獎金以及2500美元的一次性補助金;而達飛輪船提供的則是績效獎金和特別獎金,每項獎金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此外還提供25萬韓元(180 美元)的一次性補助金。由於未能與達飛輪船達成協議,這些員工發起罷工,成為首批在韓國採取罷工行動的外國航運公司員工。達飛輪船在韓國的150名員工中,有96人參與了罷工。事實上,韓國工人罷工並非個例。2021年,韓國旗艦航運公司HMM為避免罷工,同意將工資提高近8%並發放豐厚獎金。自疫情以來,航運公司獲得前所未有的高額收益,這引發了員工對大幅加薪的期待,一旦未能滿足,就容易引發不滿。2022年,臺灣船公司陽明海運的員工就曾向媒體抱怨,稱與長榮海運的同行相比,自己的薪酬過低。針對此次罷工,達飛輪船發言人表示:「與往年一樣,達飛輪船韓國公司一直與工會合作夥伴積極討論,堅信很快會達成諒解。」此前,6月25日,達飛輪船韓國工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其所屬的法國航運巨頭達飛輪船發起公開抗議。工會指出,在最近幾輪工資談判中,達飛輪船韓國分公司態度缺乏誠意,在薪酬問題上未能展現出應有的積極態度。登錄後解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