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上海海事法院精準審理涉外海上運輸貨損賠償案當事人服判息訴並主動履行-快遞搜
近日,在一起涉外海上貨物運輸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上海海事法院精準判斷適用法律,並通過嚴謹規範的外國法查明程序作出判決,促使當事人服判息訴,為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實踐提供了典型範例。 跨國運輸起波瀾 賠償金額成焦點 該案中,中國上海的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將三臺高速衝片機交由印度孟買的一家貨櫃運輸公司,自中國上海海運至印度那瓦舍瓦,再通過陸路運輸送至最終交貨地點印度達得裡。印度貨櫃運輸公司作為多式聯運經營人,籤發了全程提單。 不料,貨物在印度那瓦舍瓦港口至達得裡的陸運途中,因運輸車輛發生側翻,兩個20英尺框架貨櫃從上掉落,致裝載在箱中的兩臺高速衝片機直接砸在路上損壞。原告上海供應鏈管理公司遂起訴,請求判令被告印度貨櫃運輸公司賠償貨物損失。 法庭上,原、被告圍繞貨損賠償的具體金額進行了辯論。原告方主張,被告應按照兩臺高速衝片機的全部價值進行賠償。被告方則抗辯稱,貨損實際發生在印度境內的陸路運輸階段,根據相關衝突法規則,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應適用印度法律的相關規定,而非全額賠償。 嚴謹規範找依據 精準鎖定準據法 面對這一關鍵爭議點,上海海事法院合議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和判斷。根據《海商法》第一百零五條的明確規定:「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發生於多式聯運的某一運輸區段的,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額,適用調整該區段運輸方式的有關法律規定。」合議庭結合本案連接點,確認本次貨損發生於印度境內的陸路運輸區段,因此,確定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的法律依據應參考印度調整陸路運輸的法律。 為準確查明印度相關法律的具體規定,上海海事法院啟動了嚴謹規範的外國法查明程序,委託專業機構——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進行專項研究。研究中心查明,印度調整陸路運輸的主要法律是2007年印度議會制定的《道路運輸法》以及2011年印度中央政府依據該法授權制定的《道路運輸規則》,輔以相關司法判例。 關於承運人責任限制的核心規定在於:依據印度《道路運輸法》相關條款,普通承運人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賠償責任,應以承運人已收取或應收取運費的10倍為限,且此限額不得超過託運人在貨物託運單中申報的貨物價值。 基於上述精準查明的印度法律,合議庭對本案作出裁決:發生損壞的是兩個貨櫃內的貨物(兩臺高速衝片機),因此被告印度貨櫃運輸公司作為多式聯運經營人,其賠償責任應限定在該兩個貨櫃對應運費的10倍範圍內。經計算,該賠償限額折合人民幣59萬餘元。 服判息訴顯公正 優化營商樹典範 上海海事法院依據精準查明的印度法律,最終判令被告印度貨櫃運輸公司向原告上海供應鏈管理公司賠償貨物損失人民幣59萬餘元。該判決現已生效,並產生了顯著的法律與社會效果:雙方當事人均服判息訴,未提起上訴,且被告主動履行了全部賠償義務。原告對上海海事法院在整個審理過程中展現出的嚴謹、專業與公正的審判態度給予了高度讚賞。 此案的妥善處理,既有效維護了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圓滿化解了跨國商事糾紛,也為我國法院系統審理涉及外國法查明的複雜案件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特別是在規範查明程序、準確理解與適用外國法方面提供了成功範例。更重要的是,本案充分彰顯了中國司法機關在涉外案件中精準查明外國法、準確適用衝突法規則、依法公正裁判的專業能力與國際公信力,展現了中國法治的進步。 上海海事法院表示,將以此案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外國法查明工作流程,深化與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等專業機構及高等院校的協作,持續提升對複雜涉外法律問題的研究能力與審判水平,推動涉外商事海事案件審判質效不斷提升,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致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