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船隻定位異常,「欺騙攻擊」成真-快遞搜
以伊「12天戰爭」停火多日,不過圍繞它的話題仍然不斷發酵。美國彭博社6月30日以「電子戰摧毀全球航運導航系統」為題報導稱,以色列與伊朗的戰爭凸顯了衛星導航系統的一個嚴重缺陷,這使得承載全球80%貿易的行業容易受到大規模幹擾。 「巨型油輪頻繁『登陸』」 報導稱,在最近的以伊衝突期間,運行在波斯灣和荷姆茲海峽的超級油輪航跡頻繁出現導航系統定位錯誤。這些船隻的信號記錄顯示出令人費解的軌跡:有的呈現出筆直的「不可能路線」,有的則在水面上「Z字形」迂迴,甚至有些船隻的信號顯示它們「出現在陸地上」。例如,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擊時,330米長的超級油輪Nissos Nikouria的電子導航系統受到幹擾,根據定位系統顯示的數據,原本在波斯灣航行的它竟然出現在遠方「伊朗的山頂」——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彭博社在分析了2025年6月1日至24日期間56艘船隻的9.4萬個定位信號後發現,其間至少出現了1500次明顯錯誤的定位信息。例如船舶跟蹤數據顯示,6月24日,29.6萬噸的超級油輪Cume「竟然在阿聯的一個賽馬場向內陸行駛」。另一艘名為Jana的超級油輪從沙烏地阿拉伯附近水域航行時,定位系統顯示它出現在幾百公裡外的伊朗西部陸地,然後在不到一天時間內又重新恢復正常。 「所有與GPS關聯的導航設備都出現了故障」,一名船長在接受採訪時談到6月的這些異常事件時說,「對於導航員來說,最重要的是準確了解船隻的位置,以保持其在航線上,並避開該地區的任何障礙物或沉船。」報導稱,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商船船長通常依靠地圖、指南針和夜晚天空中的星座作為大海航行的導航手段。如今該行業主要使用GPS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但現實證明,雖然衛星導航設備更快捷簡單,但它們更容易被幹擾。面對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規模定位數據錯誤,船員們不得不手動繪製船隻的航線,並讓更多船員通過目視監測水面,防止與其他船隻相撞,更要避開水面以下的危險。 更嚴重的是,當相對靠近的數百艘船舶同時出現導航系統錯誤問題時,就會變成嚴重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隨著中東緊張局勢的升級,荷姆茲海峽通行安全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據法國海軍聯絡組織MICA中心的數據,最近每天有近1000艘船隻在伊朗附近遇到GPS幹擾。如果導航信息中斷或定位錯誤出現在夜間、能見度差或航運繁忙時,更難安全航行,因為船隻在相對狹窄的水域中缺乏精確定位會使它們更難意識到定位錯誤,從而導致碰撞事故發生,因為超級油輪這樣的大型船隻即便切斷動力,也需要滑行數公裡才能停下來。 這樣的擔憂並非沒有根據。報導稱,在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行動後不久,一艘超級油輪在波斯灣附近與另一艘船隻相撞,造成了面積10平方公裡的漏油。MICA中心警告說,電子幹擾可能是該事件背後的黑手。此前一艘貨櫃船5月被困在紅海的淺灘上,許多觀察家表示,這次事故同樣帶有電子幹擾的特徵。 到底是誰幹的? 報導稱,造成這種定位系統異常的原因,與該地區爆發的大規模衝突有關,衝突雙方可能使用了大範圍的電子幹擾和欺騙技術,導致導航系統顯示了錯誤的數據。其中電子幹擾本質上是用高功率噪聲壓制真實信號,讓導航系統無法顯示。而欺騙技術是指向船舶發送模仿真實信號的虛假信息。這兩種技術都會導致船舶定位錯誤,但欺騙的影響要惡劣得多——除非船隻出現在陸地上這樣的明顯錯誤,通常它更難被發現。 彭博社稱,軍事和海事專家警告說,這些幹擾可能與沿海國家的電子對抗措施有關,例如以色列海法港和波斯灣附近的大部分幹擾是與以色列和伊朗的防空系統有關。此前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超過1000架自殺式遠程無人機,它們普遍採用慣性導航+GPS聯合制導的模式,以色列幹擾該地區的GPS信號可以破壞無人機的導航,從而降低它們準確抵達目標的可能。 事實上,中東媒體此前已經多次披露,在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軍就對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的GPS定位信號實施欺騙和幹擾。以色列軍方警告說,幹擾該地區的GPS信號是用來對抗向以色列發射的無人機和飛彈襲擊。黎巴嫩中東航空公司的顧問穆罕默德·阿齊茲表示,試圖在貝魯特國際機場降落的飛行員不能再依賴衛星定位或地形警告系統,它們已經被錯誤地定位到數百公裡之外。 根據公開報導,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軍不時幹擾GPS信號,以削弱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失去方向」的,不僅僅是外來的精確制導武器。對以色列人來說,GPS信號受幹擾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地圖導航失靈、公交車停運、外賣暫停……所有依靠定位的手機應用軟體都無法正常工作。 伊朗可能也在採用類似措施。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伊朗早在2011年12月就利用電子欺騙措施,誘導一架美國最先進的RQ-170隱形無人機迫降在伊朗境內,證明伊朗在相關領域有著充分技術積累。在最近對伊朗發動的空襲中,以色列使用了大量衛星制導炸彈,伊朗通過幹擾衛星定位系統,理論上也可以降低以色列炸彈的命中精度。關注全球航運的組織「聯合海事信息中心」6月15日曾警告稱,有跡象表明來自伊朗阿巴斯港的信號幹擾強度達到了「極致」程度。此前還有報導稱,俄羅斯向伊朗提供了最新型「摩爾曼斯克-BN」戰略級電子戰系統。 彭博社總結稱,以色列與伊朗戰火導致的電子幹擾再次提醒世界,海上航運在衝突面前是多麼脆弱,每年有超過價值2.8萬億美元的貿易貨物通過海上咽喉要道,約佔全球貿易的80%。但如今海運變得越來越依賴電子定位系統來顯示船隻的確切位置和危險,而大部分民用設備面對軍用級別電子幹擾時毫無抵抗能力。 抗幹擾成本高 海事情報公司Pole Star Global的航運和近海副總裁史蒂夫·邦加德納表示,「我們看到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受到廣泛幹擾,不僅在中東,在黑海和波羅的海等地區也是如此,這是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此前提到,2022年初俄烏衝突爆發以後,幹擾衛星定位信號的情況在相關戰區附近急劇增多。由於相關幹擾很難精確定位,往往會造成更大範圍的影響,而這對於民航客機的飛行安全構成較大影響。 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航空航天工程教授託德·漢弗萊斯介紹,過去有許多專家認為欺騙攻擊過於複雜,而且成本過高,因而忽略了欺騙攻擊的威脅性。如今,欺騙攻擊的成本已快速下降。業餘愛好者只需投入幾百美元,並從網上獲取指導,就能欺騙衛星信號。各國政府也更願意公然幹擾信號,視之為電子戰的一項內容。漢弗萊斯總結道:「過去幾年的變化是,欺騙攻擊從學術文章和實驗室的理論變成了現實中的真實事件。」 據一名在土耳其從事黑海天然氣項目的行業人士透露,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被幹擾,對於水下能源勘探等行業而言同樣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種做法會干擾船舶的導航設備,使參與鑽孔或鋪管的船舶的精密工程工作更加困難和昂貴。」他表示,目前的解決方案是購買軍用級抗幹擾裝置,這些裝置需要特別許可才能進口,每個成本超過5萬歐元。此外,幹擾的頻道會不斷變化,相關設備也要隨之調整,有時一周一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