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八旬船王「出走」-快遞搜
「英國已經完了,和挪威一樣。」這位1944年出生、1970年代起便在國際能源與航運市場縱橫捭闔的業界巨頭直言不諱。他批評兩國在政策制定中監管過度、抑制企業活力,尤其點名當前流行的遠程辦公模式「正在削弱西方社會的工作精神」。 稅制劇變,加速「富豪出逃」 今年4月6日,英國正式廢除實行逾百年的「非英國居籍居民」(non-dom)稅收優惠制度。該制度原允許非英國出生的高淨值人士將海外所得豁免英國稅收,曾長期為倫敦吸引全球資本提供制度性優勢。 「英國新的稅收制度是促使我們作出這一決定的關鍵原因。」Fredriksen確認,其倫敦總部Seatankers Management已關閉,部分業務管理職能正逐步轉向阿聯。他的表態也印證了國際資本對英國稅改帶來的結構性擔憂。 據Henley & Partners與New World Wealth聯合發布的《2025全球財富遷徙報告》,預計今年英國將流失多達16,500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球同期「資本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隨著西方政策環境趨緊,阿聯尤其是杜拜正迅速崛起為新一代財富遷徙熱點。得益於低稅率、「黃金籤證」政策和高生活便利度,杜拜正在成為英國、印度、俄羅斯、東南亞與非洲富豪的重要遷居地,其吸引力可與摩納哥、瑞士等傳統避稅地相抗衡。 Fredriksen的遷移不僅是個人資本重組的選擇,更折射出全球財富重心正在由歐美傳統中心向中東及其他新興地區轉移。他在接受挪威《金融報》採訪時直言:「挪威的航運政策環境從未如此糟糕」,「航運幾乎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行業」。 船王仍押注航運周期 1944年5月10日,John Fredriksen出生於挪威奧斯陸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名焊工。他16歲輟學,在一家船務經紀公司做信使,通過電傳逐步掌握航運知識。此後,他先後在紐約、新加坡和雅典工作,積累了全球經驗。 1973年,他購買了人生第一艘貨船「Caricom:輪,雖因故障損失70萬美元,但他未言放棄。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中,他以低價收購二手油輪大舉擴張。真正的突破出現在1980年代伊朗-伊拉克戰爭期間,他憑藉向伊朗運送原油賺得4000萬美元,被譽為「阿亞圖拉的生命線」。儘管油輪三度被飛彈擊中,造成兩名船員犧牲,但他憑膽識與策略奠定了未來商業帝國的基礎。 1985年,John Fredriksen創立了Frontline,發展為全球最大VLCC船東。2005年,他成立Seadrill,成為全球領先的海上鑽井公司。他還涉足液化天然氣運輸、幹散貨、海洋服務、三文魚養殖等多個領域。他的投資邏輯以「反周期」為核心——在行業低谷收購資產,在復甦期釋放價值。 根據福布斯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John Fredriksen以171億美元的實時淨值,在全球富豪榜中位列134位。 儘管Fredriksen對西方政經結構表示強烈不滿,但其對航運市場的判斷依然堅定。他透露,其投資團隊近期已在全球範圍內增持Star Bulk Carriers、International Seaways與海上鑽探企業Valaris等股票。他強調,當前策略為「機會主義」,偏向低估值、非控股型投資。 「當別人油箱空了,而你還有燃料,那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他說,未來幾年,流動性與時機將決定勝負。 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