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消息,儘管大多數歐洲主要經濟體持續低迷,但近兩年來,亞洲-歐洲的貨櫃貿易一直強勁增長,貨運量兩年內增長了17%。
具體而言,在鹿特丹TOC會議上,貨櫃貿易統計(CTS)執行長Nigel Pusey表示,儘管港口擁堵以及繞航對航行時間產生了影響,但遠東-北歐和遠東-地中海貨運量「總量大幅增加」。
他指出,「今年前四個月,遠東-歐洲同比增長9%,兩年內則增長了17%。在兩年內,遠東-歐洲的平均運輸時間幾乎翻了一番,增長了60%至70%。」
他說,「因此,供應鏈的調整令人著迷。」
他還指出,CTS價格指數(涵蓋現貨和合同運輸的價格)衡量的運費增長幅度並不相同。
「有趣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價格指數相比,所有這些航線和合同的平均價格只發生了一點變化。」
「因此,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市場,」他說,並強調亞歐航線的新增運力已基本被吸收。
儘管跨太平洋航線貿易以「搶運」為主,但CTS執行長認為,其他因素一直在推動亞歐貿易。
他稱,「兩年內增長17%不太可能是因為補庫存,因為兩年內增長17%是巨大的——當你觀察歐洲經濟體時,這令人驚訝。」
然而,他補充稱,特別是遠東-地中海貿易,有「驚人」數量的新班輪公司進入市場,尋求利用不斷增長的運力,以及頭部班輪公司和聯盟不願重返蘇伊士運河。
「我們看到很多新進入遠東-歐洲航線的公司,特別是在西地中海地區。」
他表示,「我們一直在追蹤各種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我們應該怎麼說,由於地緣政治地位,我們看到大量貨物從印度、遠東進入西地中海。」
事實上,川普2.0關稅可能只是全球貿易格局的結構性變化道路上的「噪音」。他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在開拓新市場,而不再僅僅是依靠美國市場——儘管目前這些增長還不足以完全彌補。我認為,觀察這種持續增長將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