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快遞包裝緣何「瘦身」難-快遞搜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 瓦楞紙箱上纏繞著難撕開的膠帶,包裝盒裡有大量氣泡袋、發泡塑料……不少人在收快遞時,都會遇到這種「套娃」式包裝。 快遞包裝緣何難以「瘦身」?如何推動行業實現綠色轉型?「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套娃」包裝、刺鼻氣味、垃圾激增 四川成都市的徐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臺迷你CD機。商品尺寸不大,包裹尺寸卻是商品的兩倍,裡面放滿氣泡袋。「我理解商家想要保護商品的心情,但這些填充物不僅佔空間,丟的時候也很麻煩。」徐先生說。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家會在包裝中疊加薄膜、網套等材料;部分商家在快遞中大量放置冰袋、防潮墊等「功能性」包裝品。 此前,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曾在全省20個市縣抽選462名消費者進行調研,其中超過64%的消費者認為快遞包裝膠帶纏繞過多,超過33%的消費者認為快遞填充物過多,超過32%的消費者認為快遞包裝過大。 為降低成本,一些商家選擇低價劣質的膠帶、塑料和紙箱進行包裝。部分快遞集中存放的區域,即使戴著口罩也能聞到刺鼻氣味。 202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規定,室內甲醛濃度一小時均值應不超過0.08mg/m3。記者用甲醛濃度檢測儀隨機在吉林長春市的5家快遞驛站進行測試,停留僅幾分鐘,檢測儀上顯示的甲醛濃度值就迅速超過這一標準,個別數值甚至是該標準的7倍之多。 過度包裝也造成廢棄物的激增。 在北京的一家垃圾分揀中心,記者看到成片放置的分類垃圾。中心負責人表示,這些垃圾主要從多個社區回收而來,每天送到中心的可回收物約為60噸。以黃板紙為主要材料的快遞包裝紙佔比越來越多,目前已超六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表示,隨著我國快遞年業務量不斷上漲,每年產生大量紙類、塑料廢棄物,僅2023年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量已近2000萬噸。 緣何「瘦身」「向綠」難 快遞包裝緣何難以「瘦身」? 一家快遞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負責寄遞的95%以上的商品包裝由平臺電商負責,很多電商或為提升品牌溢價和開箱體驗,或為避免運輸過程中商品出現破損,普遍在包裝上下功夫,進而導致過度包裝。 從事食品加工的電商賣家張濤告訴記者,商品如果不「好好」包裝,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破損、擠壓,消費者收到後往往會投訴或直接打差評。「解決這些投訴和差評要花更多錢,不如在寄出去前過度包裝。」他說。 有些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也會對包裝提出要求。「給朋友買口紅、香水之類禮物時,一些買家會要求將禮物放進大的禮盒或購物袋中,一方面營造浪漫氣氛,另一方面也能讓對方感受到用心程度。」從事化妝品銷售的電商賣家李敏坦言。 新修改的《快遞暫行條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條例提出,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 「相較傳統的瓦楞紙箱或膠帶包裝,環保材料包裝箱的成本往往是2倍甚至更高。大量使用可能會削弱商家的價格競爭力。」一名快遞站點的負責人坦言。 除此之外,電商平臺對商家的考核以銷量、好評率、快遞時效為核心,未將快遞包裝的環保性納入權重,大部分商家對使用環保材料快遞包裝並無太多動力。 在綠色回收方面,修改後的《快遞暫行條例》提出,鼓勵在快遞經營場所和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其他適當場所設置包裝物回收設施設備。 記者在長春市走訪的20家快遞營業網點、快遞驛站大多設有綠色回收箱,其設計初衷是讓更多快遞箱循環使用。 但記者發現,其中多數回收箱要麼在角落閒置,要麼堆進了雜物或垃圾,能真正發揮用途的屈指可數。除此之外,不少消費者並不在網點驛站現場拆箱,一些本可循環使用的快遞箱最終被扔進垃圾桶。 「回收上來的紙箱會被妥善保存並免費提供給寄件顧客循環使用,但對這方面的宣傳不多,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快遞員趙子俊說。 實現快遞綠色化、減量化需全鏈條管理 快遞過度包裝治理涉及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多個環節,全鏈條共同發力是實現標本兼治的關鍵。 不少快遞公司正通過一系列措施,對快遞包裝「改頭換面」。 菜鳥通過算法設計和精細化運營適配紙箱尺寸,行業整體滿箱率提升18%,箱型數量減少11%。「比如,我們為一些企業定製禮盒,通過智能箱型設計算法推薦最佳箱型,將包裝與物流箱合二為一,減少了塑料材料的使用。」菜鳥全球供應鏈綠色科技產品負責人袁流說。 以廢棄石料為原材料的可降解環保石塑箱,是中通快遞目前正試點使用的新型包裝箱。「這種包裝箱成本較高,我們正在推進倉庫智能化建設,應用一系列設備降低物流成本。」中通雲倉市場品牌部負責人徐永貴說。 網點驛站是治理形成閉環的關鍵,推進快遞包裝「瘦身」「向綠」,需培養投遞迴收意識。 浙江大學的14個站點均設置了快遞包裝回收裝置「綠動箱」。「以紫金港校區白沙郵遞服務站為例,每天有200多個快遞包裝在這裡回收利用。」浙江大學後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信表示,經過近10年的日常引導及綠色活動,紙箱回收再利用已成為服務站的一種常規化操作。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會長徐勇表示,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從源頭排查整治生產不合格、環保不達標包裝材料的工廠,避免不合要求的包裝材料流入市場。 「實現快遞綠色化、減量化,需對生產商、電商、快遞物流等多個責任主體進行清晰的權責定位。」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表示,可進一步聯動相關部門,將電商平臺與包裝材料生產廠家共同納入責任主體,進行嚴格約束。 「很多消費者對簡單的包裝並不信任,對於綠色包裝的關心程度也有待提高。」趙國君說,需提升消費者對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的認知,同時推動企業作出改變,針對不同商品的特性和運輸環境,進一步設計既能提升防護、也相對輕便的包裝方案。 访问:18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