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關稅之痛:美國消費者為何成了「冤大頭」?(高額關稅只會增加消費者成本)-快遞搜
從紐約曼哈頓的高端商場到中西部小鎮的折扣超市,美國消費者的購物車早已與中國製造深度綁定。然而,當美國政府不斷揮舞高額關稅大棒時,看似針對中國商品的「制裁」,最終卻讓美國消費者成了買單的「冤大頭」。這背後,是中國製造無可替代的地位與關稅傳導機制的必然結果。 中國製造,美國生活的「隱形剛需」 根據美國普查局數據,2024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總額高達5320億美元,佔其進口總額的16.5%。這組數字背後,是美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深度依賴:沃爾瑪貨架上80%的玩具來自中國,亞馬遜平臺上70%的電子產品、家居用品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美國消費者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法避免購買中國商品,從兒童的書包文具,到廚房的小家電,中國製造早已滲透進美國民眾的衣食住行。 以服裝行業為例,美國本土製造業空心化嚴重,幾乎沒有完整的紡織產業鏈。中國生產的服裝憑藉高效供應鏈和規模效應,佔據美國服裝進口市場的42%。美國服裝零售商協會指出,一旦失去中國供應商,美國服裝價格將至少上漲35%,消費者將被迫為同樣的T恤、牛仔褲支付更高的價格。 關稅轉嫁:消費者逃不掉的「價格陷阱」 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表面上是針對中國企業,實際上卻形成了「關稅成本—商品漲價—消費者買單」的傳導鏈條。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表明,90%以上的關稅成本最終都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 以洗衣機為例,2018年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加徵關稅後,美國市場洗衣機平均價格上漲16%,消費者每年為此多支出約15億美元。家具行業同樣如此,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木製家具關稅從0%提升至25%後,美國消費者購買一張普通書桌的價格上漲了200美元以上。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的財報顯示,關稅導致其商品成本上升了8% - 10%,為保證利潤,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直接影響了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 通脹加劇:普通家庭的「錢包危機」 高額關稅帶來的物價上漲,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通脹壓力。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自大規模加徵關稅以來,美國核心消費品價格指數持續攀升,其中服裝、家居用品、電子產品等中國商品佔比較高的品類漲幅尤為明顯。低收入家庭受到的衝擊更大,由於其消費支出中生活必需品佔比更高,關稅導致的物價上漲讓他們的生活壓力驟增。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分析指出,關稅政策每年讓美國普通家庭平均多支出約760美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每月的食品支出。 消費疲軟:經濟增長的「惡性循環」 消費者成本增加直接導致消費疲軟,進而拖累美國經濟增長。當民眾為了應對物價上漲而減少消費時,企業銷售額下滑,不得不削減生產和裁員,形成「消費下降—企業收縮—就業減少—消費進一步下降」的惡性循環。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警告,關稅導致的消費疲軟,可能使美國零售業每年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影響數十萬人的就業。 美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高度依賴,決定了高額關稅無法達到「制裁」中國的目的,反而成了傷害美國消費者的「雙刃劍」。歷史經驗證明,貿易保護主義只會扭曲市場規律,讓普通民眾承受經濟代價。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美國政府若繼續執迷於關稅壁壘,最終損害的只會是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和美國自身的經濟根基。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42
|